在日常喝茶過程中,當(dāng)別人給我們倒茶時,為了表示禮貌,我們總會用叩指禮表示謝意與尊敬。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這一個小小的動作,包含了無數(shù)寓意。
“叩手禮”是茶人之間默契的體現(xiàn)。今天就來講講為什么要叩手及叩手的標(biāo)準(zhǔn)動作怎么做?

不同的場合動作也有差別,看看你都做對了嗎?關(guān)于“叩手禮”的起源,相信不少茶友都聽過幾個版本的傳說故事。
說的大概都是乾隆皇上下江南微服私訪,大臣暗中保護,皇上興致來了給大臣倒起茶來,大臣受之不起,又不敢跪地磕頭暴露皇上身份,只好用“叩手禮”代替“叩首禮”來向皇上表達感謝。
到了現(xiàn)在,“叩手禮”已經(jīng)不再代表三跪九叩了,而是代表一種尊敬和感謝。
1.長輩給添茶
應(yīng)伸出右手掌心朝下握成拳,在桌上輕輕敲三下,表示感謝與尊重。
2.平輩給添茶
右手握拳掌心朝下,伸出食指和中指將兩指并攏輕叩桌面三下,以表感謝。
3.晚輩給添茶
伸出右手食指在茶桌上叩一下,以手代首相當(dāng)于點頭的意思。
叩手禮,你學(xué)會了嗎?如果對您有幫助,請分享給你的朋友,一起學(xué)茶禮吧。
茶藝禮儀基本姿態(tài)
導(dǎo)語:我國的茶藝都有表演茶藝的,也是有茶藝師這一職位的,所以也就有一些茶藝的禮儀,那么都有哪些茶藝禮儀呢?下面和我一起來看看吧!
做為茶藝師,應(yīng)該具備有交割哦的文化修養(yǎng),得體的行為舉止,熟悉和掌握茶文化知識以及泡茶技能,做到以神、情、技動人。也就是說,無論在外形、舉止乃至氣質(zhì)上,都有更高的要求。
一、儀容儀態(tài)
1、得體的著裝:茶的本性是恬淡平和的,因此,泡茶師的關(guān)裝以整潔大方為好,不宜太鮮艷,女性切忌濃妝艷抹,大膽暴露,男性也應(yīng)避免乖張怪誕,如留長發(fā)、穿乞丐裝等,總之,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應(yīng)儀表整潔,舉止端莊,要與環(huán)境、茶具相匹配,言談得體,彬彬有禮,體現(xiàn)出內(nèi)在文化素養(yǎng)來。
2、整齊的發(fā)型:要求發(fā)型原則上要根據(jù)自己的臉型,適合自己的氣質(zhì),給人一種很舒適、整潔、大方的感覺,不認長短,都要按泡茶時的要求進行梳理。
3、優(yōu)美的手型:作為茶藝人員,首先要有一雙纖細、柔嫩的手,平時注意適時的保養(yǎng),隨著保持清潔、干凈。
4、嬌好的面部:茶藝表演是淡雅的事物,臉部的化妝不要太濃,也不要噴味道強烈的香水,否則茶香被壞,破壞了品茶時的感覺.
5、優(yōu)雅的舉止:一個人的個性很容易從泡茶的過程中表露出來.可以借著姿態(tài)動作的修正,潛移默化一個人的心情。做茶時要注意兩件事:一是將各項動作組合的韻律感表現(xiàn)出來,二是將泡茶的動作融進與客人的交流中.
二、服務(wù)姿態(tài)
行茶禮目和在于自省修身、追求完美、提升生活品味。
行茶禮儀動作:多采用含蓄、溫文、謙遜、誠摯的動作。
基本要求:站勢筆直,走相自如,坐姿端正,挺胸收腹,腰身和勁部須挺直,雙肩平正,筋脈肉放松,調(diào)息靜氣,目光祥和,表情自信,侍人謙和,行禮輕柔而又表達清晰,面帶微笑。
(一)茶藝基本姿勢介紹
1、站姿:優(yōu)美而雅觀的站姿,是體現(xiàn)茶藝人員儀表的起點和基礎(chǔ).男性站姿,身體直立站好,正面看,腳跟相靠,腳尖分開,呈50-60度雙手指自然伸直。并攏,左手放在右手上,貼于腹部,雙目平視前方;女性與男性不同的是,雙服并攏,雙手手指自然伸直后,右手張開虎口略為握在左手上貼于腰部。
2、行姿:人的正確行姿是一種動態(tài)美,男性行姿雙手自然垂,呈半握拳狀,頭部微微抬起,目光平視,肩部放松,手臂自然前后擺動,身體重心稍向前傾,腹部和臂部要向上提,由大腿帶動小腿身前邁進,一般每一步后服之間的距離20-30CM,行走路線為直線.女性行姿,雙手放于腰部不動,或雙手放下,手臂自然前后擺動,勁直,肩平正,腳尖身正前方,自然邁步.
步帶和步幅也是行走姿態(tài)的重要方面,由于茶藝人員的工作性質(zhì)決定,在行走時,要求保持一定要步速,不要過急,步幅不可以過大,否則,會給客人帶來不安靜和舒服的感覺。
3、坐姿:茶藝人員在客人沏泡各種茶時大多需要坐著進行,因此,良好的從姿態(tài),顯得十分重要。國性坐姿,雙腿自然相靠,腳尖朝正前方,雙手自然平放在大腿上,指尖朝正前方,盤腿坐姿態(tài)為右腿在前,左腿在后,曲膝放松,雙手自如地放于雙膝上。女性坐姿與男性不同的是,雙手微微相握,貼于腰部。
做茶時,要求頭正肩平,肩部不能因為操作動作的改變而左右傾斜,雙腿并攏,雙手不操作時,平入在操作臺上,而部表情輕松愉悅。
4、跪姿:男性雙腿并攏,跪下后,左腳尖放在右腳尖上。自然坐落,胳膊肘略彎,雙手放在大腿上,頭部微微向上抬,女性和男性不同的`是,雙手稍握,入于腰部,頸項挺直。
(二)茶藝禮儀舉止介紹
1、鞠躬禮:鞠躬是中國的傳統(tǒng)禮儀,即彎腰行禮,一般用在茶藝人員迎賓,茶藝表演始終及送客時,鞠躬禮分為站式、坐式和跪式三種,行禮時,站式雙手自然下垂略身內(nèi)(不相靠),男性手指伸直,女性微彎,坐式和跪式行禮應(yīng)將雙手放在雙膝前面。指尖不要朝正前方。鞠躬禮按照的角度大小,分為全禮和90度稱全禮,45度稱半禮,通常駐尊貴客人,長輩用全禮。
2、伸手禮:伸手禮是茶事活動中最常用的特殊禮節(jié),行伸手禮時,手指自然并攏,手心身胸前,左手或右手從胸前自然身左或向右前伸,隨之手心向上,同時講“請”、
“謝謝”、“請觀賞”、“請幫助”,伸手禮主要用在介紹茶具、茶葉質(zhì)量、賞茶和請客人傳遞茶杯或其他物品時用。
3、注目禮和點頭號禮:注目禮是用眼睛莊重而專注地看著對方.點頭禮即點致意,這兩個禮節(jié)一般在向客人敬茶或奉上某物品進一并使用。
4、叩手禮:即以手指輕輕叩擊茶桌來行禮,下級和晚輩必須雙手指作跪拜狀叩擊桌子二、三下;晚輩和下能為長輩和上級斟茶時,長輩和上級只需單指叩擊桌面二、三下表示謝謝。有的地方在平輩之間敬茶或斟茶時,單指叩擊表示我謝謝你,雙指叩擊表示我和我先生(太太)謝謝你,三指叩擊表示我們?nèi)抑x謝你。
茶桌上還有一些禮節(jié),如斟茶時,只能斟到七、八分滿,謂之:“酒滿敬人,茶滿欺人”。當(dāng)茶杯排成一個圓形進,斟茶一定要反時針方向巡壺,不可順時針方向巡壺,因為反時針方向姿勢表示歡迎客人來!來!來!順時針方身則像是趕客人去!去!去!對這一禮節(jié),你可拿壺試一試,便函會產(chǎn)生同感。
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還有不同的茶禮和忌諱,例如蒙古族在敬茶時,客人應(yīng)躬身雙手接茶,而不可單手接茶.土族人最忌諱有裂縫或有缺口的茶茶碗上茶.生活在西北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一般都忌諱高斟沖起泡沫,因為,這樣會使他們聯(lián)想到沙漠,草原上牲口尿尿,認為高斟茶是對他們?nèi)烁竦奈廴琛?/p>
廣東地區(qū),不論是用蓋或壺蓋要求續(xù)水,茶藝員或服務(wù)員不可以主動去為客人揭蓋添水;云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新婚夫婦有飲”合歡茶”的禮俗;貴州西南貞豐坡柳一帶苗族、布衣族,將鮮葉制成毛筆狀,為壯元筆茶,用紅綢包裹。姑娘出嫁時帶到婆家,供獻雙老和親屬,所以貞豐坡柳茶又叫做“娘娘茶”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知地茶禮、茶俗豐富各異,我們應(yīng)盡可能的多學(xué)。
三、言談得體
進行茶藝活動時,通常主客一見面,沖泡者就應(yīng)落落大方不失禮貌地自報家門,最常用的語言有“大家好!我叫某某,奶高興能為大家泡茶!有什么需要我服務(wù)的,請大家盡管吩咐。”沖泡開前應(yīng)簡要地介紹一下所沖泡的茶葉名稱,以用這種茶的文化背景、產(chǎn)地、品質(zhì)特征、沖泡要點等。但介紹內(nèi)容不能過多,語句要精煉,用詞要正確。否則,會沖淡氣氛。
在沖泡過程中,對每道程序,用一二句話加以說明,特別是對一些帶有寓意的操作程序,更應(yīng)及進指明,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當(dāng)沖泡完畢,客人還需要繼櫝品茶,而沖泡者得離席時,不妨說:“我準(zhǔn)備隨時為大家服務(wù)臺,現(xiàn)在我可以離開嗎?“這種征詢式的語言,顯示對客人的尊重??傊?,在茶藝過程中,沖泡者須做到語言簡煉,語意正確,語調(diào)親切,使飲者真正感受到飲茶也是一種高雅的享受。
;
扣指禮乾隆時期流傳下來的禮儀,它的具體行禮方式是怎么樣的大家知道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喝茶的扣指禮禮儀,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喝茶的扣指禮禮儀 茶間三種叩指禮; 叩手禮”(或稱“叩指禮”),以“手”代“首”,二者同音,“叩首”為“叩手”所代,即以叩手禮表示感謝。
晚輩向長輩,下級向上級行的禮。行禮者,將五個手指并攏成拳,拳心向下,五個手指同時敲擊桌面,相當(dāng)于五體投地跪拜禮。一般情況下,敲三下就可以了,相當(dāng)于三拜,但是,如果遇到特別尊敬的人,可以敲九下,相當(dāng)于三拜九叩。
平輩之間,食指中指并攏,敲擊桌面,相當(dāng)于雙手抱拳作揖。敲三下表示尊重。
長輩向晚輩,食指或中指敲擊桌面,相當(dāng)于點下頭即可。如特欣賞晚輩,可敲三下。
此禮是從古時中國的叩頭禮演化而來的,叩指即代表叩頭。據(jù)說是乾隆微服南巡時,到一家茶樓喝茶,當(dāng)?shù)刂恍⌒闹懒诉@一情況,拼了老命也得去護駕,否則萬一出事,小心吃飯家伙。知府也微服一番,以防天威不測。到了茶樓,也就在皇帝對面末座的位上坐下,皇帝心知肚明,也不去揭穿,久聞大名、相見恨晚的裝模作樣一番?;实凼侵?,免不得提起茶壺給這位知府倒茶,知府惶誠惶恐的,但也不好當(dāng)即跪在地上來個謝主隆恩,于是靈機一動,彎起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在桌面上輕叩三下,權(quán)代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敬茶喝茶是人之常情,又咋知你是微服皇帝,反正你敬我茶,我叩這么幾下,也不花多少功夫,省得后患無窮。于是這一習(xí)俗就這么流傳下來。
叩指禮的由來 傳說一:乾隆皇帝微服私訪下江南,來到淞江,帶了兩個太監(jiān),到一間茶館店里喝茶。茶店老板拎了一只長嘴茶吊來沖茶,端起茶杯,茶壺沓啦啦、沓啦啦、沓啦啦一連三灑,茶杯里正好淺淺一杯,茶杯外沒有滴水濺出。
乾隆皇帝不明其意,忙問:“掌柜的,你倒茶為不多不少齊巧灑三下?”老板笑著回答:“客官,這是我們茶館的行規(guī),這叫‘鳳凰三點頭’?!鼻』实垡宦?,奪過老板的水吊,端起一只茶杯,也要來學(xué)學(xué)這鳳凰三點頭。
這只杯子是太監(jiān)的,皇帝向太監(jiān)倒茶,這不是反禮了,在皇宮里太監(jiān)要跪下來三呼萬歲、萬歲、萬萬歲??墒窃谶@三教九流羅雜的茶館酒肆,暴露了身份,這是性命攸關(guān)的事啊!當(dāng)太監(jiān)的當(dāng)然不是笨人,急中生智,忙用手指叩叩桌子表示以“叩手”來代替“叩首”。這樣“以手代叩”的動作一直流傳至今,表示對他人敬茶的謝意。
傳說二:乾隆微服南巡時,到一家茶樓喝茶,當(dāng)?shù)刂恍⌒闹懒诉@一情況,也微服前往茶樓護駕,怕萬一出事,自己擔(dān)待不起。到了茶樓,也就在皇帝對面末座的位上坐下?;实坌闹敲?,也不去揭穿,久聞大名、相見恨晚地裝模作樣寒暄一番。
皇帝是主,免不得提起茶壺給這位知府倒茶,知府惶誠惶恐,但也不好當(dāng)即跪在地上來個謝主隆恩,于是靈機一動,彎起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在桌面上輕叩三下,權(quán)代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于是這一習(xí)俗就這么流傳下來。
如今喝茶的人很多都知道的禮節(jié),可是,懂茶道的人一看這個“扣指禮”就知道對方的“道行深淺”咯,你看,有些是漫不經(jīng)心的伸出兩根指頭點兩下,有些是大拇指、食指中指三個合攏,象小雞啄米一樣的“啄”,有些是用食指中指指面“磨”兩下桌面......千奇百怪的,等等。禮儀講師王思齊表示,正規(guī)的扣指禮(客人專用回禮)是這樣的:
右手握拳,因為是回禮,你就是左撇子也得用右手的,大拇指的指尖對食指的第二指節(jié),伸直屈著的食指和中指,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節(jié)的面,輕輕點擊你面前的茶桌的桌面,三下,切記!!!
注:從側(cè)面看,食指和中指就好比跪著的人的雙腿,立起來,用第二節(jié)指面點擊,三下,有“三跪九叩”的意思。如今沒有誰尊誰卑誰給誰下跪的意思,不過從“扣指禮”確實可以看出客人的茶道功力的。另外,主人給客人每沖泡一次茶品的時候,客人都應(yīng)該行“扣指禮”作為回禮的。
喝茶的基本禮儀:喝茶前 座位:如今很少人知道客位的尊卑問題,雖然茶道里面講究的是客隨主便一說,不過喝茶的人多了,自然應(yīng)該遵循這樣的原則:面對主人,主人的左手邊是尊!順時針旋轉(zhuǎn),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手邊,不論茶桌上的形式如何,這個是不變的鐵律。
尊位的第一順序為:老年人、中年人,比自己年齡大的人。其中師長、長者為尊,如果年齡相差不大,女士優(yōu)先坐尊位。
座位方面有一個特別的規(guī)定:忌諱對頭坐,就是頭對頭和主人面對面坐!哪怕就是只有你和主人兩個人,也不要坐對頭的,知禮的客人應(yīng)該坐主人的右手邊的卑位,人多實在避免不了坐對頭的情況,小孩來坐這個位子。
第一道禮節(jié):客人最重要的禮節(jié)是答禮,也稱回禮!所謂第一道禮節(jié),是指主人沖泡了第一泡茶品,并且請你品嘗的時候,作為客人的第一次回禮。
正式的、正規(guī)的第一次客人回禮是這樣的:起身,男性抱拳女性合十,一躬,坐下,雙手接過(或者雙手捧起茶杯)先聞香,后慢慢綴茶一口,放下茶杯,口中稱贊主人。注:抱拳者,右手握拳左手包上去。一躬,躬身行禮。躬身越低,表示對于主人越發(fā)尊敬,對于主人是長輩客人是晚輩,躬身應(yīng)該至少為45度的傾斜角的!
>>>下一頁更多精彩“喝茶的基本禮儀”
本文地址:http://m.soutuw.com/chawenhua/26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探秘非遺技藝——安化天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