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靜經(jīng),全稱為《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jīng)》,太上老君就是我們說的老子,也是道教的祖師爺。這篇文章基于《道德經(jīng)》的基礎之上,用里面的思維方式,給我們講解了人處于混亂狀態(tài)下,用什么樣的方法能夠讓頭腦清醒。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yǎng)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開頭講解了所有的運動本質都是“道”在運轉,這個“道”是什么呢,不清楚,因為不知道叫做什么,所以把她叫作“道”。她無形,這里解讀這些語句需要知道老子的思想中,說到“無”的時候就要想到“有”。說大道無形,因為不知道,所以沒有形態(tài),但萬物確實在這樣的規(guī)則下生存發(fā)展起來的,所以,說是無形卻也有形,肉眼看到是無,內心觀到是有。道無情,是《道德經(jīng)》里一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無情便是不仁,解釋的意思是,天地之間的萬物都是在道的運作下生存的,老天爺不會偏袒任何事物,因此說是無情不仁,運行日月,日月就代表著天地間的萬物。大道無名,這是宇宙中永恒存在的規(guī)律,并且名可名,非常名。名稱只是一個代號,所表達的是那樣一個意思,萬物因此而生長存養(yǎng)。接下來又說了道的幾種特性,把這些特性訴說出來讓讀者去理解。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薄皾帷闭撸恋碇?,與“清”相對。清,代表著輕靈飄逸;濁,代表著沉淀與承載?!办o”,除了靜謐,受李在峰老師的啟發(fā),我想到了一個詞:好整以暇。
公元前581年,宋國的華元在晉國提出南北弭兵,中軍元帥欒書派他的小兒子欒針出使楚國。主張弭兵的楚國公子嬰齊有意考察年輕的欒針,問:“貴國用兵有什么法度?”欒針簡簡單單地回答一個字:“整?!惫計臊R又問:“還有什么特點?”欒針又是一個字:“暇?!惫計臊R感慨道:“對手混亂而我軍容整齊,對手忙碌而我嚴陣以待,何愁戰(zhàn)而不勝?短短兩個字,卻道盡了用兵之妙!”欒針用兩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圣道。
這段話主要說明的是一切煩惱都是人過多的欲望所造成的,尤其是在這個信息化時代,物欲橫流的時代,浮躁的情形下,會出現(xiàn)浮躁的煩惱,這就是自己欲望過多的表現(xiàn)。清楚地知道自己實實在在需要的是什么就努力踏實地去行動,這樣才會有一個比較好的結果。
清既是濁,動既是靜,空既是色,有既是無。不要消極地來理解空,色是空,那空還是色呢,對不對。所以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清靜是出世,而濁動是入世。要以清靜之心,去處理濁動的亂世。出世是為了入世,入世也是為出世。要不怎么會有個成語叫“終南捷徑”。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左右為難,道解決不了難題,但是道又可以解決任何難題。因為無論你怎么選,道都會繼續(xù)降本流末。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zhí)德。執(zhí)著之者,不名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這里有很關鍵的一個概念,執(zhí)著??梢詾樽约憾▊€目標方向,但不應該在頭腦里想象出那是什么樣的畫面,而把一切的行為往這上面去靠攏,如過生活中太牽強就會反噬自己,反而越來越糊涂。
本文地址:http://m.soutuw.com/daojia/1580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帝內經(jīng)·素問》理解之人的壽命定義···
下一篇: 修心最重要的清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