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認知里,男女結婚講究的是門當戶對,在古代的女子沒有辦法決定自己的婚姻大事,幾乎都是由父母包辦。事實上,古代男女結婚之間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步驟即相親。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古代人是如何選擇自己的伴侶。
在秦朝,為了解決男女婚戀問題,每年2月份都要舉辦大型的相親會,參與的年齡介于30歲未結婚的男子和20歲未嫁人的女子,如果在相親大會上遇到心儀之人,就可以相互贈送芍藥花,表達彼此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
到了唐宋時期,民間就開始組織非官方形式的相親大會,每年都會有三個固定的節(jié)日去相親,分別是三月三、元宵節(jié)、當時的同年大會。比如每年的農(nóng)歷三月初三被古人稱為最傳統(tǒng)的情人節(jié),這一天傳說是王母娘娘開蟠桃大會的日子,平時不常出門的女子、男子都會一起出門踏青玩耍,男子們則坐在河溝的兩邊,在上游放了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如果酒杯停在女子面前,女子看中那名男子的話,便會講酒一飲而下,便可以一起散步,拿著折柳相贈。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每年這個節(jié)日年輕男女都會紛紛走上街頭,賞燈猜燈謎之類的活動,單身男女一旦互有眼緣的話,接下來就是走明媒正娶的流程。

到了宋朝之后,職業(yè)媒人應運而生,能給雙方婚姻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宋朝的婚姻采用了納采的方式,男方派遣媒人去女方家提親,這種方式也就完全讓男方規(guī)避了被女方拒絕的尷尬問題。
到了清朝,出現(xiàn)了一種新興的相親習俗,即專業(yè)的媒人帶男方去女方家里,女子可以不用露面,可選擇在閨房中觀察男方的舉止,倘若女子覺得心儀,就會從閨房出來為男子倒茶,反之,覺得不合適,就可以選擇不從房間出來,大家心照不宣,就明白了這門婚事不能成,此方法化解了男女婚事不成的尬局。
總之,在相親的這種問題上,種種細節(jié)都能體現(xiàn)出古人的智慧,形式巧妙且含蓄的表達了自己的心意。
本文地址:http://m.soutuw.com/guoxue/1605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淺談中國古代婚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