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和新疆哈薩克等民族的聚居地,還流行著一種可以移動的住房,這就是為了適應(yīng)游牧生活而建造的氈包,因為蒙古族用得最多,所以俗稱為蒙古包。這種氈包平面為圓形,里面用木條編成框架,外面包以羊毛氈,直徑有四—六米,高二米,頂部還留有圓形的天窗,以便采光和通風(圖27)。蒙古包便于拆卸和安裝,氈包、框架加上牧民的生產(chǎn)、生活用品,馱在馬背上就可以隨著主人云游四方。它的外表簡潔樸素,里面往往鋪掛著地毯和壁毯,色彩鮮麗。在茫茫大草原上,在郁郁蔥蔥的天山腳下,灰白色的蒙古包三五成群,在一片天然綠色的環(huán)境里,形象十分引人注目。

圖27蒙古包剖面圖(選自《中國古代建筑史》)簡單地介紹以上的民居種類,并不是說我國古代就只有這幾種民居建筑了。在我國遼闊的疆域里,在50多個民族地區(qū)中,由于社會條件和自然條件的不同,曾經(jīng)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的民居建筑,這些民居成為我國古代優(yōu)秀的建筑遺產(chǎn)中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
本文地址:http://m.soutuw.com/guoxue/1607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陵墓地面上的雕刻
下一篇: 清代的皇家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