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昌(公元1123─1195),字泰之,徽州休寧(今屬安徽)人。南宋政治家、學者。高宗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進士。二十六年,除太平州教授。二十七年,召為大學正。三十年,遷秘書省正字。孝宗即位,擢著作佐郎,歷國子司業(yè)兼權禮部侍郎、直學士院。
程大昌生平
出為浙東提點刑獄、江西轉運副使。淳熙二年(公元1175),召為秘書少監(jiān)。三年,權刑部侍郎。累遷權吏部尚書。出知泉州、建寧府。光宗即位,徙知明州。慶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謚文簡。有《程文簡集》二十卷,已佚。今存《詩論》、《演繁露》、《考古編》等。事見《周文忠公集》卷六二《程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三三有傳。

程大昌《南宋館閣錄》卷七《官聯(lián)》上:“程大昌,字泰之,新安人,趙逵榜進士出身,治《書》。(淳熙)二年四月除,三年四月為權刑部侍郎。”《新安志》卷八《敘進士題名》:“紹興二十一年趙逵榜:程大昌,休寧?!薄缎掳参墨I志》卷首《先賢事略上》:“程文簡公大昌,字泰之,休寧會里人。紹興二十一年進士?!薄吨饼S書錄解題》卷一:“《易原》十卷。吏部尚書新安程大昌泰之撰?!蓖瑫戆耍骸啊队轰洝肥?。吏部尚書新安程大昌泰之撰。”同書卷十八:”《程文簡集》二十卷。吏部尚書新安程大昌泰之撰?!薄遁浀丶o勝》卷二十《江南東路·徽州人物》:“程大昌,《言行錄》云:休寧人,登進士第,仕至吏書?!薄端问贰肪硭娜度辶謧鳌罚骸俺檀蟛痔┲?,徽州休寧人。十歲能屬文,登紹興二十一年進士第?!薄逗胫位罩莞尽肪砹哆x舉》:“紹興元年趙逵榜:程大昌,休寧人?!蓖瑫砥摺度宋铩罚骸俺檀蟛痔┲輰帟锶??!薄犊滴跣輰幙h志》卷六《人物》:“程大昌字泰之,會里人。”《四庫全書總目》卷三《經(jīng)部》:“《易原》八卷。宋程大昌撰。大昌字泰之,休寧人?!薄端卧娂o事》卷五0《程大昌》條:“大昌字泰之,休寧人。紹興二十一年進士?!?/p>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寧人。十歲能屬文,登紹興二十一年進士第。主吳縣簿,未上,丁父憂。服除,著十論言當世事,獻于朝,宰相湯思退奇之,擢太平州教授。明年,召為太學正,試館職,為秘書省正字。
孝宗即位,遷著作佐郎。當是時,帝初政,銳意事功,命令四出,貴近或預密議。會詔百官言事,大昌奏曰:“漢石顯知元帝信己,先請夜開宮門之詔。他日,故夜還,稱詔啟關,或言矯制,帝笑以前詔示之。自是顯真矯制,人不復言。國朝命令必由三省,防此弊也。請自今被御前直降文書,皆申省審奏乃得行,以合祖宗之規(guī),以防石顯之奸。”又言:“去歲完顏亮入寇,無一士死守,而兵將至今策勛未已。惟李寶捷膠西,虞允文戰(zhàn)采石,實屠亮之階。今寶罷兵,允文守夔,此公論所謂不平也?!钡鄯Q善,選為恭王府贊讀。遷國子司業(yè)兼權禮部侍郎、直學士院。帝問大昌曰:“朕治道不進,奈何?”大昌對曰:“陛下勤儉過古帝王,自女真通和,知尊中國,不可謂無效。但當求賢納諫,修政事,則大有為之業(yè)在其中,不必他求奇策,以幸速成?!庇盅裕骸盎瓷现翘啵徏焙稳丝墒??設險莫如練卒,練卒莫如擇將?!钡鄯Q善。
除浙東提點刑獄。會歲豐,酒稅逾額,有挾朝命請增額者,大昌力拒之,曰:“大昌寧罪去,不可增也?!贬憬鬓D運副使,大昌曰:“可以興利去害,行吾志矣?!睍q歉,出錢十余萬緡,代輸吉、贛、臨江、南安夏稅折帛。清江縣舊有破坑、桐塘二堰,以捍江護田及民居,地幾二千頃。后堰壞,歲罹水患且四十年,大昌力復其舊。
進秘閣修撰,召為秘書少監(jiān),帝勞之曰:“卿,朕所簡記。監(jiān)司若人人如卿,朕何憂?”兼中書舍人。六和塔寺僧以鎮(zhèn)潮為功,求內(nèi)降給賜所置田產(chǎn)仍免科徭,大昌奏:“僧寺既違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許之!況自修塔之后,潮果不嚙岸乎?”寢其命。權刑部侍郎,升侍講兼國子祭酒。大昌言:“辟以止辟,未聞縱有罪為仁也。今四方讞獄例擬貸死,臣謂有司當守法,人主察其可貸則貸之。如此,則法伸乎下,仁歸乎上矣?!钡垡詾槿?。兼給事中。江陵都統(tǒng)制率逢原縱部曲毆百姓,守帥辛棄疾以言狀徙帥江西。大昌因極論“自此屯戍州郡,不可為矣”!逢原由是坐削兩官,降本軍副將。累遷權吏部尚書。言:“今日諸軍,西北舊人日少,其子孫伉健者,當教之戰(zhàn)陣。不宜輕聽離軍。且禁衛(wèi)之士,祖宗非獨以備宿衛(wèi)而已,南征北伐,是嘗為先鋒。今率三年輒補外,用違其長,既有征行,無人在選。奈何始以材武擇之,而終以庸常棄之乎?愿留三衙勿遣?!?/p>
會行中外更迭之制,力請郡,遂出知泉州。汀州賊沈師作亂,戍將蕭統(tǒng)領與戰(zhàn)死,閩部大震。漕檄統(tǒng)制裴師武討之。師武以未得帥符不行,大昌手書趣之曰:“事急矣,有如帥責君,可持吾書自解?!碑斒菚r,賊謀攻城,而先使諜者衷甲縱火為內(nèi)應。會師武軍至,復得諜者,賊遂散去。遷知建寧府。光宗嗣位,徙知明州,尋奉祠。紹熙五年,請老,以龍圖閣學士致仕。慶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謚文簡。
大昌篤學,于古今事靡不考究。有《禹貢論》、《易原》、《雍錄》、《易老通言》、《考古編》、《演繁露》、《北邊備對》行于世。
意思:即花信風。應花期而來的風。自小寒至谷雨,凡四月,共八個節(jié)氣,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一候,計二十四候,每侯應以一種花的信風。每氣三番。
1、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2、大寒: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
3、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
4、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5、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薔薇;
6、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
7、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
8、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擴展資料
宋?程大昌《演繁露·花信風》、 宋?王逵《蠡海集·氣候類》。一說,每月有兩番花的信風,一年有二十四番花信風。見 明?楊慎《二十四番花信風》引 南朝?梁元帝《纂要》。
所謂花信風,就是指某種節(jié)氣時開的花,因為是應花期而來的風,所以叫信風。人們挑選一種花期最準確的花為代表,叫做這一節(jié)氣中的花信風,意即帶來開花音訊的風候。
根據(jù)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說》說:始梅花,終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風。即指∶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氣 (八個氣節(jié)),一百二十日,每五日為一候,計二十四候,每候應一種花信。
二十四番花信風,就是每個月有兩個節(jié)氣,每一個節(jié)氣,有三個候,每個候為五天。每五天中,有一個花信,也就是每五天有一種花綻蕾開放,即一月二氣六候花信風。每一候花信風便是候花開放時期,到了谷雨前后,就百花盛開,萬紫千紅,四處飄香,春滿大地。楝花排在最后,表明楝花開罷,花事已了。
俗話說的好:“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nóng)時”,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都是按照一定的季節(jié)時令活動的,其活動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
因此,它們的各種活動便成了季節(jié)的標志,如植物的蔭芽、發(fā)葉、開花、結果、葉黃和葉落,動物的蟄眠、復蘇、始鳴、繁育、遷徙等,都與氣候變化相關,人們把這些大自然的一種節(jié)律現(xiàn)象叫做物候。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二十四番花信風
攻駁的引證解釋是:⒈亦作“攻_”。責難反駁。引宋程大昌《考古編·正朔六》:“其天行歷_皆可_其_密,為_甚美,而其疇人自相攻_,固皆其見失實矣?!编嵳耔I《桂公塘》三:“那兩位貴酋,也高高興興的和天祥折難,攻駁?!?。
攻駁的引證解釋是:⒈亦作“攻_”。責難反駁。引宋程大昌《考古編·正朔六》:“其天行歷_皆可_其_密,為_甚美,而其疇人自相攻_,固皆其見失實矣?!编嵳耔I《桂公塘》三:“那兩位貴酋,也高高興興的和天祥折難,攻駁。”。結構是:攻(左右結構)駁(左右結構)。注音是:ㄍㄨㄥㄅㄛ_。拼音是:gōngbó。
攻駁的具體解釋是什么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nèi)容】
參見:攻駁,攻_
二、網(wǎng)絡解釋
攻駁gōngbóㄍㄨㄙㄅㄛ_攻駁(攻駁|攻駁)亦作“攻駁”。責難反駁。宋程大昌《考古編·正朔六》:“其天行歷_皆可復其_密,為說甚美,而其疇人自相攻駁,固皆其見失實矣?!编嵳耔I《桂公塘》三:“那兩位貴酋,也高高興興的和天祥折難,攻駁?!?br>關于攻駁的成語
攻心扼吭不值一駁攻其無備斑駁陸離無可辯駁陸離斑駁班駁陸離攻玉以石駁瑕指_
關于攻駁的詞語
以守為攻不值一駁攻心扼吭斑駁陸離無可辯駁饑渴交攻駁瑕指_八百里駁不可辯駁攻玉以石
點此查看更多關于攻駁的詳細信息
本文地址:http://m.soutuw.com/lishirenwu/49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儲泳
下一篇: 程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