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6年,“興漢三杰”之一的韓信,被劉邦、呂后以謀反的罪名誅殺于宮中,臨死之時,韓信感慨:“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其實,早在幾年前,韓信就已經(jīng)被奪了兵權,從原先的齊王,被貶為淮陰侯,并且遷到長安,處于嚴密的監(jiān)視之下。
當楚漢之爭臨近結束的時候,韓信還是手握幾十萬大軍,控制著北方廣大領土的大將,他的態(tài)度,對整個天下形勢,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而那時韓信領兵在外,根本不受劉邦的控制,卻乖乖地協(xié)助劉邦擊敗項羽,成就了漢家四百年的基業(yè)。
如果韓信造反,劉邦肯定是打不過他的,這毫無疑問,除了上面的理由,在韓信的時代之中,軍事方面沒有人是他的對手,本來唯有項羽可以一拼,因為項羽的部隊戰(zhàn)力最強,但是項羽又沒有韓信的智慧。韓信是中國歷史上1000年才出現(xiàn)一個的軍事家,在他的時代,任何人都不具軍事方面的挑戰(zhàn)性
歷了什么.png)
而劉邦根本稱不上軍事家,劉邦麾下在軍事上只有韓信可以對抗項羽。劉邦要倚重他來打天下給以重兵。韓信也隨勢做大,后來劉邦奪韓信帥印親帥56萬盟軍被項羽3萬精兵擊敗后,妻兒家小都被俘虜,自己狼狽逃回滎陽,所以在軍事才能方面劉邦根本就不可能是韓信的對手,甚至都稱不上對手,劉邦是必敗無疑的。
假如韓信反叛劉邦,也會像項羽那樣無敵于天下,諸侯無不臣服,但各地仍然會反叛,韓信的謀士蒯通采用的分封制的方法和項羽的也是一樣的,即便后來劉邦采用了分封制和郡縣制相結合的方法,各地仍然不斷有叛亂,所以對韓信來說,打天下容易,守天下很難。
韓信之所以沒有背漢自立,并且與劉邦協(xié)同作戰(zhàn),在垓下殲滅了項羽最后的有生力量,還是因為根深蒂固的舊觀念作祟,韓信壓根兒不相信劉邦會真的對諸侯王下手。所以,他覺得自己做了齊王,就功德圓滿了,奉劉邦為天下的共主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因為在當時,天下封建割據(jù)的局面,由來已久,各諸侯國之間,相互侵伐,只是共同遵奉一個共主而已。至于韓信,他當然也難以例外,他絕不相信,劉邦會有那種削平四海、歸于一統(tǒng)的想法,就算有也不可能實現(xiàn)。所以,他也覺得沒有必要造成事實上三分天下的局面,而只要保有自己齊王的名號和封地就足夠了。
韓信之所以不反叛劉邦,史書上對此的解釋是,韓信當初只不過是一介布衣,無權無勢,當官當不了、賺錢賺不成,投靠項羽又不受重視,是劉邦讓他封王拜相、光宗耀祖的,如果那樣做的話他還不上劉邦的人情,會被天下人看不起,因為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以衣衣之,以食食之,還為他搭建高臺,在三軍將士面前對他封臺拜將,所以韓信感戴劉邦的知遇之恩,覺得劉邦待他不薄,自己沒有理由背叛劉邦,
本文地址:http://m.soutuw.com/lishitanjiu/782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魏國滅吳為何比滅蜀多用了那么多時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