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八章·上善若水》翻譯與解讀《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八章 上善若水》翻譯與解讀
上善若水01。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02,故幾于道03:居善地04,心善淵05,與善仁06,言善信07,政善治08,事善能09,動善時(shí)10。夫惟不爭,故無尤矣11。
今譯
·第八章·上善若水》翻譯與解讀.png)
上善之人有水的美德,滋潤萬物而不爭名利;有近乎得道圣人的品德:能隨遇而安,心境沉靜,施而不求報(bào),言而有信,善治政事,做事干練,應(yīng)期行動而不失天時(shí)。只有不爭名利,所以才無怨尤。
評議
此章是講人生的道德修養(yǎng)問題。老子采用比喻手法,以水利萬物而不爭的美德比喻“上善”之人。老子認(rèn)為“上善”之人與水一樣:身居卑下,能隨遇而安;心境沉靜,而不浮躁;施物與人,而不求回報(bào);言而有信,能取信于民;治國有方;辦事干練;行動適時(shí)。“上善”之人,與世無爭,所以沒有怨尤。老子贊揚(yáng)“上善”之人有水利萬物而不爭的美德,即是呼吁世人要學(xué)習(xí)“上善”之人,淳化社會風(fēng)尚。
嚴(yán)靈峯先生對本章“居善地”七句的看法,有失妥當(dāng)。援引如下,供讀者參考。嚴(yán)先生說:
“仁”字,傅奕本、景龍本、河上公本、鄧锜本、李嘉謀本俱作“人”。馬敘倫曰:“人、仁,古通?!币杉雌呤耪孪挛模骸疤斓罒o親,常與善人”諸句,因文字脫佚,僅存“與善人”三字,校者不察,又涉“言善信”一句,遂臆改“人”作“仁”。并妄置于“心善淵”句下也。按此“善”字七句,考與全書文例不合;蓋《老子》文,凡對偶三字句,多系偶數(shù),殊少奇數(shù)……且老氏思想,不重“仁”字。如原第五章云:“天地不仁……圣人不仁?!痹苏拢骸按蟮缽U,有仁義?!痹耪拢骸敖^仁棄義?!痹苏拢骸笆У露笕省!惫省芭c善仁”句,疑為錯簡復(fù)出,當(dāng)刪。(陳鼓應(yīng)《老子注譯及評介》)
不難看出,嚴(yán)先生所說,想當(dāng)然成分居多,難能成立。所謂《老子》“對偶三字句,多系偶數(shù),殊少奇數(shù)”,而疑“與善仁”句,“為錯簡復(fù)出。”這也只是自疑而已,并不等事實(shí)就是如此。此理甚明,用不著旁征博引而予以論證。
胡適說:“有幾分證據(jù),說幾分話;有七分證據(jù),不能說八分話?!?《胡適書法》)考據(jù)學(xué),是憑史實(shí)說話,用“疑為”之類的話,而便下結(jié)論,這是從事學(xué)術(shù)研究者之大忌。
注釋
01 上善:至善。林希逸曰:“上善者,至善也。”按此句以水比喻上善之人,謂“上善”之人有水的美德。故河上公曰:“上善之人,如水之性?!?br>
02 “水善”兩句:林希逸曰:“水之為善,能利萬物,而何嘗自以為能?順流而不逆不爭也,就卑就濕,不以人之所惡為惡也?!卑春由瞎尽⑼蹂霰居小爸弊?。
03 幾:近也。河上公曰:“水性幾于道同?!绷窒R菰?“以此觀水,則近于道矣?!?br>
04 善地:即眾人所惡之卑濕之地。林希逸曰:“言居之而安也?!?br>
05 淵:沉靜。句謂:吳澄曰:“心之善,必如淵?!绷窒R菰?“言其定而靜也?!?br>
06 與善仁:古代“仁”與“人”通用。句謂:施仁慈于人也。林希逸曰:“言其仁以及物也?!?br>
07 言善信:謂出言有誠,能取信于民。吳澄曰:“言之善,必有信?!绷窒R菰?“言出口,皆實(shí)理也?!?br>
08 政善治:政者,正也。林希逸曰:“以之正國,則必治也?!眳浅卧?“政之善,貴其治?!?br>
09 事善能:做事,無不能。林希逸曰:“以之處事,則無不能也?!眳浅卧?“事之善,貴其能?!?br>
10 動善時(shí):河上公曰:“夏散冬凝,應(yīng)期而動,不失天時(shí)?!绷窒R菰?“隨所動,而皆得其時(shí)也?!庇衷?“此七句,皆言有道之士其善如此,而不自以為能?!?br>
11 尤:怨咎。兩句:吳澄曰:“夫惟有道者上善,不爭處上而甘于處下,有似于水,故人無尤者也。尤,謂怨咎。眾人惡處下而好處上,欲上人者有爭心,有爭則有尤矣。”林希逸曰:“故于天下無所爭,而亦無尤怨者。此即‘汝惟不爭,天下莫與汝?duì)幠堋?。解者多以此為水之小善?故其說多牽強(qiáng),非老子之本旨?!薄独献印飞仙迫羲g及原文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八章 上善若水原文及翻譯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八章[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②,故幾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淵④;與,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動,善時(shí)⑦。夫唯不爭,故無尤⑧。
[注釋]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來說明”圣人”是道的體現(xiàn)者,因?yàn)槭ト说难孕杏蓄愑谒率墙诘赖摹?br>②處眾人之所惡:即居處于眾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③幾于道:幾,接近。即接近于道。
④淵:沉靜、深沉。
⑤與,善仁:與,指與別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養(yǎng)之人。
⑥政,善治:為政善于治理國家,從而取得治績。
⑦動,善時(shí):行為動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時(shí)機(jī)。
⑧尤:怨咎、過失、罪過。
[譯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于選擇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于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于格守信用,為政善于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于發(fā)揮所長,行動善于把握時(shí)機(jī)。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yàn)橛胁粻幍拿赖?,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解讀:
水的品質(zhì)近似于道,水的特性即利益一切有情無情,水有功而不居,安處下位,若人要修仙了道當(dāng)學(xué)水的品質(zhì),將自己的品質(zhì)修煉的像水一樣,善于奉獻(xiàn),不計(jì)得失,不計(jì)功果,功成身退,也就近似于得道成仙了。
不爭則無尤,無因亦無果,要修行就要有修行的因,善就是修行的因,種善因則得善果,如果以不善心修行,距道遠(yuǎn)矣
老子上善若水翻譯及原文上善若水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qiáng)堅(jiān)。因其無有,故能入于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上善若水原文翻譯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于選擇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于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于恪守信用,為政善于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于發(fā)揮所長,行動善于把握時(shí)機(jī)。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yàn)橛胁粻幍拿赖拢詻]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成語出處
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丘說:“汝何不學(xué)水之大德歟?”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上善若水呂效廉爨體弱於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qiáng)堅(jiān)。因其無有,故能入于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笨浊鹇勓裕腥淮笪虻溃骸跋壬搜?,使我頓開茅塞也:眾人處上,水獨(dú)處下;眾人處易,水獨(dú)處險(xiǎn);眾人處潔,水獨(dú)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老子點(diǎn)頭說:“汝可教也!
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bào),善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群穢,平準(zhǔn)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鑒則清,以攻則堅(jiān)強(qiáng)莫能敵,善用能也;不舍晝夜,盈科后進(jìn),善待時(shí)也。
故圣者隨時(shí)而行,賢者應(yīng)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dá)者順天而生。汝此去后,應(yīng)去驕氣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fēng)已動,張張揚(yáng)揚(yáng),如虎行于大街,誰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說完,告別老子,與南宮敬叔上車,依依不舍地向魯國駛?cè)ァ?/p>
本文地址:http://m.soutuw.com/sici/438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