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茶、煮茶和泡茶在耗時、物質(zhì)析出等方面均有區(qū)別。
蒸茶口感更清甜、爽口,但耗費時間。煮茶耗時三五分鐘,茶湯更為醇厚甜潤,物質(zhì)析出更全面。泡茶需要的時間短,可以循環(huán)往復,得到的茶湯更為自然、甘醇,可自由掌控。蒸茶
別.png)
1、茶水比不同
煮茶時,由于水溫持續(xù)高溫,茶葉與水分接觸時間較長,因此茶葉釋放的物質(zhì)會更多,所以,無需投放太多的茶葉量。
煮茶
一般來說,500ml的水配3~4g左右茶葉即可,超量會導致茶湯太濃,影響口感。
蒸茶時,想要得到更醇厚的湯感,需要投放更多的茶葉量。同樣400ml的水,需要投放5g左右的茶葉量,才能得到最佳飲用體驗。
泡茶則是常規(guī)的飲茶方式,投茶量按照120ml蓋碗,5克茶左右,快速出湯,不宜久悶,便可得到清爽、甘甜的茶湯。
2、湯感不同
其實蒸茶、煮茶的道理和烹飪是一樣的。
蒸出來的食物與煮出來的食物在口感上是有所不同的。
蒸出來的老白茶,口感更清甜、爽口一些,而煮出來的茶則更醇厚甜潤一些,泡出來的茶,滋味則比較中和,自然。
蓋碗泡茶
3、內(nèi)質(zhì)釋放程度不同
煮茶時,由于茶水一體,能夠有效地將芽葉內(nèi)含物質(zhì)如氨基酸、果膠、黃酮等更好地釋放出來,可以完全將茶葉中的滋味、香氣物質(zhì)析出,從而得到充實的口感和營養(yǎng)。
而蒸茶對于內(nèi)質(zhì)的釋放會稍微弱一些。因為畢竟是茶水分離,只靠水蒸氣的力量,肯定不如沸水煮的更徹底,一般蒸上兩三分鐘,湯色才微微有變化。
泡茶對于內(nèi)質(zhì)的釋放剛剛好,不多不少,口味甘醇、清爽,符合大多數(shù)人的需求,不管是一個人飲用,還是多人飲茶,都可以游刃有余。
總而言之
煮茶香氣明顯,茶香持久,滋味更加醇厚、順滑。
而蒸茶香味不夠濃烈,香氣清淡,飄香四溢,喝起來也沒有醇厚感。不過,也是因為煮茶時茶葉物質(zhì)釋放的更快更充分,所以茶葉是不耐煮的。
相比于蒸茶、煮茶,用泡茶的方式更為自然,更容易掌握茶湯的濃淡度,當然喝到的茶湯也比較自然、甘醇、甜爽。
同時,蒸茶通常需要反復蒸半個小時左右,而煮茶僅需要3~5分鐘,泡茶從投茶、注水、出湯也不過20來秒時間,可以反復沖泡,更有樂趣而言。
不過三者都有優(yōu)點,缺點,我們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
煮茶和泡茶的區(qū)別如下
1、做法不同
煮茶,顧名思義就是把茶煮著來喝;泡茶,直接加開水到茶葉里,泡開喝。
2、茶量不同
泡茶一般茶葉放3克-6克即可;煮茶的投茶量減至平時沖泡量的2/3,投茶量不宜多,以求其最佳滋味即可。
具體比例可以根據(jù)茶葉、水量的不同慢慢摸索調(diào)整,原則上投茶量宜少不宜多,多了太濃影響口感。
3、口感不同
泡茶主要掌握好茶葉的用量和水的溫度,就能使茶的味道更好。
煮茶,能夠把更多的內(nèi)含物質(zhì)給釋放出來,茶湯滋味更豐富,煮出來的茶湯,口感更加軟滑,味道也會更加甘甜。
泡茶并不等于煮茶,泡茶其實是煮茶的延續(xù),那么泡茶和煮茶有什么區(qū)別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泡茶和煮茶有什么區(qū)別 煮茶,顧名思義就是把茶煮著來喝。泡茶,直接加開水到茶葉里,泡開喝。唐宋時代通行煮茶,方法是先把茶葉碾成碎末,制成茶團,飲用時把茶搗碎,加入蔥、姜、桔子皮、薄荷、棗和鹽等調(diào)料一起煎煮。還有把茶葉碾成碎末,羅細,然后沖水將茶末調(diào)成糊狀喝下,因而叫做?吃茶?。
中國人飲茶是從鮮葉生吃咀嚼開始,后變?yōu)樯~煮飲,形成比較原始的煮茶方法。唐時飲茶開始由粗放走向精工,尤以集歷代茶藝精華、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茶藝專著的陸羽為杰出代表。陸羽在總結前人飲茶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通過親身體驗,提出了煮茶的理論并付諸實踐,開創(chuàng)了飲茶新風尚,推動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
煮茶的方法,不但用起來麻煩,喝起來也沒有茶葉的本味。宋元以后,改煮茶為泡茶,而且不加入調(diào)料,人民嘗到了茶的清香。明清以后,盛行泡茶,而且喜歡飲蓋碗茶。有的人對茶過于偏愛,過于相信茶的提神作用,所以喝茶沒有限度。其實茶中的一些物質(zhì)過量了對人體是不利的,如大量飲茶可增加鋁元素的吸收量,損害大腦,誘發(fā)癡呆癥。
泡茶主要要掌握好茶葉的用量和水的.溫度,才能使茶的味道更好。茶葉的用量,有?細茶粗吃,粗茶細吃?之說。一般來說,細嫩之茶含茶汁較少,沖泡時要多放一點;粗茶含茶汁多,要少放些。泡好一杯茶或一壺茶,首先要掌據(jù)茶葉用量。每次茶葉用多少,并沒有統(tǒng)一標準,主要根據(jù)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科學家早已發(fā)現(xiàn),鐵是造血元素,成人每日需要補充0.8-1.5毫克的鐵,嚴重缺鐵會導致貧血、影響智力發(fā)育。而用鐵壺煮茶,可以達到補鐵的效果。在煮茶的過程中,鐵壺會釋放出二價鐵離子,直接被人體吸收,為人體補充每日所需的鐵質(zhì)。
鐵壺就像普洱茶一樣,越老越好。老鐵壺收藏有養(yǎng)水垢一說,一般新鐵壺開始使用后約5天左右,內(nèi)部會出現(xiàn)紅色像銹斑一樣的東西,10天左右會出現(xiàn)白色的水垢。長期使用下來,鐵壺內(nèi)部會全部變紅,這層水垢就是鐵壺的保護層。有了這層精心養(yǎng)成的水垢保護層,鐵壺會更加好用,煮出來的茶也更穩(wěn)定。
煮出來的茶水和泡出來的茶水味道各有千秋,不能簡單地說到底是煮茶好還是泡茶好。目前,大家喜好用來煮的茶葉有白茶、黑茶、紅茶和烏龍茶。這三種茶葉已經(jīng)是公認地煮茶的口感要比沖泡的口感更好。
白茶煮了之后口感會更加香醇,黑茶煮了之后會更加厚重,而紅茶在煮的過程中可以享受到那股特有的清香。烏龍茶在煮了之后,茶葉會變得與眾不同,業(yè)內(nèi)人士用?綠葉紅鑲邊?這樣的詞來形容,這個是泡茶不會出現(xiàn)的情況。
那么,煮茶和泡茶到底有什么區(qū)別呢?其實最大的區(qū)分就是口感。沖泡出來的茶葉口感是比較豐富的,喝到嘴里會感覺到醇、厚、酸、澀、回甘等各種口感。根據(jù)每個人的泡茶手藝不同, 沖泡出來的茶水口感又會不同。
而煮茶的口感就比較單一了,即便是不怎么會泡茶的人也能夠煮茶,因為煮茶的口感本來就比較穩(wěn)定且單一,不會隨著技藝嫻熟與否有太大的差異和起伏。
泡茶和煮茶時放茶葉的量也不大相同。每次泡茶放的茶葉一般在7-10g左右。一包茶葉可以反復沖泡好幾次,直到?jīng)]什么口感就可以倒掉換新的。煮茶時則要適當減少三分之一的茶葉,也就是每次投放5-7g茶葉就差不多了。
茶葉放得太多,煮出來的茶水就會變得很濃,甚至到發(fā)苦的地步,那就白白毀了一壺好茶。當然,茶葉的量也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口感和喜好慢慢摸索。
如果家里來客人,那么在客廳泡茶喝茶是一件很有意境的事情,一年四季皆可。而煮茶一般是在冬天寒冬臘月的時候進行,煮茶的過程比較長,在等待的過程中能夠讓人慢慢放松身心。
本文地址:http://m.soutuw.com/chongpao/190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蓋碗沖泡茉莉花茶需要降溫嗎
下一篇: 白茶怎么泡更好喝最全的白茶沖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