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論——陰陽五行物理本質破譯
作者:別世富
摘要:五行的本質是宇宙物質能量循環(huán)的五種根本態(tài)勢:陽干為勢能態(tài);陰干為展能態(tài)、駐波態(tài)。而地支表示相應能態(tài)之物質存在或運動的狀態(tài),天干和地支的關系類似于動能與動量的關系。十天干按五行相生順序分為陰陽循環(huán)相克的五對,它們是五組反映宇宙能態(tài)循環(huán)轉化的平方反比守恒方程:如
丙辛合水——Rv2 =GMs, 戊癸合火——LCf2 =1/4π2, 庚乙合金——ωr2=N,
壬丁合木——νλ2 =h/m(將mγ= hν/ c2,代入νλ2 =h/m 即得νλ= c)
上述平方反比守恒方程正是易理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的統(tǒng)一數(shù)學表達。只有簡化為平方反比方程,才能抓住矛盾的對立面,進而認清事物的內在本質。
東方木反映電量,陽對應靜止電勢,代表質子、質心,陰對應振動電場、波幅及位矢,代表物質為電子,辰為原子;南方火土反映電磁能,陽對應電磁場、軌道半徑,陰對應電磁波、波長,未為電子軌道;西方金反映動能,陽對應自轉、角速度(慣性質量是粒子微觀自旋頻率的體現(xiàn)),陰對應公轉動能、速度,戌為星系先天狀態(tài);北方水反映頻率,陽為振動加速度、輻射頻率,陰為向心加速度,共振頻率(體現(xiàn)為引力質量),丑為行星軌道。
關鍵詞:陰陽五行 平方反比守恒 統(tǒng)一物理
一 緣起
“乙圣”把十天干按五行相生順序分為陰陽循環(huán)相克的五對, 列為如下五排。木能生火/太陽能發(fā)光,若把太陽對應木,以甲木克己土表示地球繞太陽公轉,即地球對應土;則戊土克癸水表示月球繞地球公轉,即月亮為水。且古人認為火土同居南方,如父子同處一室,于是把它們歸為如下四柱:
年: 甲己合土 甲木克己土表示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為一年
月: 丙辛合水 丙火克辛金表示因地球公轉、光照變化產(chǎn)生的陽歷月
戊癸合火 戊土克癸水表示月球繞地球公轉產(chǎn)生的陰歷月
日: 庚乙合金 庚金克乙木表示地球以自轉反作用于太陽產(chǎn)生日夜
時: 壬丁合木 壬水克丁火表示月亮對陽光的反射反映時刻
上述四柱是不是無比和諧有序?我對五行的破譯,正是有感于此。直覺告訴我,它們是五組表述雷同的萬能定律,因為它們是循環(huán)相生相克的,只要從中破譯出幾組毋庸置疑的物理定律,即有理由相信它們是宇宙中最本質的絕對真理。那么物理方程如何體現(xiàn)陰陽呢?其最簡形式應是平方反比,陽干對應1次方物理量;陰干對應 2次方物理量!已知的物理定律中誰當?shù)蒙辖^對無誤呢?首推萬古不易、不辯自證的開普勒定律!
二 印證
“丙辛合水”表示行星公轉,應對應于開普勒第三定律,后者可表示為陰陽方程:Rv2≡S守恒。顯然,陰干“辛金”對應公轉速率v2,與動能相當。而陽干 “丙火”既為陽光又反映光照強度,其物理量可以軌道半徑R表示,是一種引力勢能的反映。于是悟到,五行的本質是宇宙物質能量循環(huán)的五種根本態(tài)勢:陽干為勢能態(tài);陰干為展能態(tài)。而地支當表示相應能態(tài)之代表性物質存在或運動的狀態(tài),天干和地支的關系類似于動能與動量的關系。與“辛金”(v2)相應之狀態(tài)“酉金”的物理意義就是速度v。 對氫原子來說: 由F=ma有e2/(4πε0rn2)=meVn2/rn ,同樣可得Vn2rn= e2/(4πε0me)守恒。表面上反映的是軌道動能與軌道半徑之積En rn= e2/(8πε0)守恒,本質上反映的應是軌道的固有特性——Rv2守恒,與軌道質量無關。
類推,陽干“庚金”應為勢態(tài)之動能,而庚乙合表示地球的自轉,顯然,“庚金”當表示自轉角動“能”,其對應之狀態(tài)“申金”的物理意義就是角速度ω,廣義上為行星的軌道角速度。庚申金克乙卯木則展開為軌道運動辛酉——申*卯=酉,與ωr=v對比,乙木之狀態(tài)卯木為位矢r。其軌道的橢圓波動應反映的是一種振動能,即乙木對應振動位移矢徑 r2。唐李虛中注《鬼谷子》云:“卯酉為無止之地”,何也? 乙卯易象為“巽風”,卯為振動,正是取風之往復不定,;辛酉易象為“兌澤”, 本意當為“銳”進, 酉為直線運動,但從丙必然表現(xiàn)為軌道圓周運動——丙辛合水,水主陷, 即含有向心加速度,故兌取象為澤。
“庚乙合金”直譯為陰陽方程可表示為:ωr2=N守恒,此式正是開普勒第二定律——面積定律的完美表達,(ω為瞬時角速度,r為瞬時位矢,r2反映面積)。猶如旋轉的舞蹈演員,旋轉角頻率為陽,展開雙臂則為振動矢徑的平方為陰。陰陽能態(tài)的平方反比守恒變化,反映了客觀本質規(guī)律的簡單普遍性,“大道至簡”。兩個定律的吻合表明宇宙的根本原理正是五行原理。
三 破譯
所謂嫁雞隨雞,乙從庚為正合,卯本質上對應電子波波幅,代表電子;乙從辛則為直線運動之光波,卯本質上為光振動,對應光波波幅,乙反映電場能,而甲木易象為“震雷”,當為勢態(tài)電能,又甲木對應體系核心,故本質上反映核電量的聚集,其相應狀態(tài)——寅木的代表物質為質子。
如果我們站在太陽上來看行星的運動:西方辛酉金反映其圓周運動, 東方乙卯木反映其軌道波動,二者決定了行星軌道是橢圓;而南北縱向, “離”火炎上,實為距離,離開,為軌道躍遷, 主熱,主膨脹展開。五行認為火土形影不離,從物理角度正對應電與磁的關系。丙火為周流之象,音“秉”以象圓,有如血液在人體循環(huán),電子在閉合電路中運動,本質上反映電能及熱量,其狀態(tài)巳火當對應電子波波長,代表電磁場;丁火為圓之展開,丁者,“燈”光也,為光波,為軌道駐波,其狀態(tài)午火與波長相應,其代表性物質為電磁波。戊為丙電子波所伴生之恒定磁場,己為丁光所伴生之交變磁場,此為土的根本物理意義。顯然由五行相生,電和磁并不互為鏡像,可以這樣解讀:磁場并不能產(chǎn)生電子,產(chǎn)生的是電子的運動,因此土生之金主運動。戊土生庚金, 即是電子在磁場中做圓周運動。圣人以巳蛇象火,正是取蛇勢則盤曲,散則波行。
“坎”水潤下,主冷主聚集回歸。與丁火相對,癸水為“回”, 癸子水,外靜“止”而內輪“回”,主陷主向心加速度,主穩(wěn)定存在。癸者, 音“鬼”,取“葵”花向日之意,實“歸”也。古時北方有“鬼國”,《列子》:“鬼者,歸也,歸…太虛也?!保?而壬音“人”,“壬癸”當是古人“輪回”觀念的體現(xiàn)。)向心運動必然產(chǎn)生波數(shù)或者頻率,此為水的基本物理含義。壬亥水為庚辛金所生之波數(shù),為一輪輪的 “駭”水,主振動加速度,主不穩(wěn)定主輻射,代表物為中子。五行理論中寅與亥合而為木,實為甲木即原子核。(癸并不輻射能量,故原子能穩(wěn)定存在。只有磁場作用下的向心加速度才輻射光波,對應“戊癸合火”。) 交流鐵芯線圈中能量的鐵芯損失分為磁滯損失和渦流損失,他們皆與交變磁通的頻率f相關,但前者為振蕩勢態(tài),故磁滯損失功率正比于f的一次方,而后者為回旋場態(tài),則渦流損失功率正比于f的平方,可見陰與陽之物理意義并無絕對界限。
水與火分別代表光子的冷熱兩端--頻率和波長,水對應波節(jié)(粒態(tài)),火對應波腹(波態(tài),古人謂之氣態(tài),振幅即所謂“中氣”)。由申*卯=酉(ωr=v),類推或有 亥*午=子,與νλ=c對比,酉金v所生的子水或與光速相關,可為速度之“止”點,則癸水可對應c2。由戊癸合火對比E=mc2 ,戊對應m,故土可對應質量,代表物質粒子。而土生之金可代指能量,申為能量態(tài)物質——軸子類磁性物質。而火土同居一方,也反映古人早已認識到微觀世界波與粒不可分割的二象性關系。
由愛因斯坦光子理論和德布羅意物質波理論有:λ=h/p, 將p=mv=mνλ代入可得νλ2 =h/m守恒,它與“壬丁合木” 相應,這是一個普適方程,ν反映粒子的振動頻率,為辛所生之輻射頻率壬。辛廣義上是粒子動能Ek,由Ek=p2/2m,將p=mνλ及νλ2 =h/m代入可得hν=2Ek=mv2,(hν=mv2,質能方程的普遍形式?) 而玻爾能級公式:En n2=13.6eV與電子的軌道駐波態(tài)相應,是νλ2 =h/m的特殊表現(xiàn);光速守恒是其特例:微觀粒子的運動包含庚與辛倆部分,庚是自旋頻率,慣性質量是其外在體現(xiàn);自旋同步輻射出引力場頻率癸,反映為引力質量;對于光子來說,庚與壬合二為一,光子的慣性質量與(自旋)頻率成正比,其質量mγ= hν/ c2,代入νλ2 =h/m 即得νλ=c??梢姽馑偈睾愕谋举|是能態(tài)的平方反比守恒。若設法使其靜止,由ωr2守恒,其頻率將轉變?yōu)閺姶蟮碾妶瞿?,而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同步消失。(“合木”似乎反映粒子的振動能r2守恒,可理解為單位時間內振動面積之和守恒。對于電子來說,應是電量不變。)
土是物質的代表,五行理論分為辰戌丑未四象。辰戌為陽:辰為水庫,為亥水-中子之墓,隨寅卯而旺,寅-質子,卯-電場,辰應為原子核,廣義上為原子。東方木對應強相互作用。辰者物之成也,以龍象之,以其能變化形成大千世界也;戌為火庫,隨申酉而旺,應為高速自旋、表現(xiàn)強磁場的感性物質,為星系先天狀態(tài),為蓄勢待發(fā)之太極物(古人以戌亥為天門,戌易象為“乾天”),西方金應對應弱相互作用(粒子間可自由運動,參與電磁及引力相互作用。)廣義上可代指星系后天核心,如太陽、木星。戌與卯合,或伴有周期性振動。有句古話:豬來窮,狗來富。只因亥表示輻射,戌表示蓄積。丑未為陰:丑為辛(速度)庫,為戌之輻射,含癸水主向心運動,由此可知丑實為引力場,為星系穩(wěn)定存在的“紐”帶,北方水對應引力作用;未為乙木之庫,隨丙丁而旺,為駐波態(tài)的電子軌道場,南方火土對應電磁相互作用。由電磁振蕩公式有LCf2=1/4π2,顯然f2屬陰癸水,對應乙理“戊癸合火”,陽戊土分辰戌二象,L為物質感性,以戌為代表;C為物質容性,以辰為代表,π與圓(丙火)相應。
四 旁通
乙卯表光振動能引起視覺,故中醫(yī)以目為木。水表頻率引起聽覺,故中醫(yī)以耳為水。庚辛金為運轉,為辭舊“更新”,故主吐故納新,以鼻肺屬金。舌含于口內,如電流之于磁場,故舌屬火,絡于心主周流;口屬土,通于胃主容納。顯然在乙理中天地是全息統(tǒng)一的,中醫(yī)的理論基礎——五行本質上是源于統(tǒng)“易”物理的。
我們稱自己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何也?炎為火,黃為土.二者如父子相隨,同位于南方,源自東方之辰龍。西方之金來犯,有火克之(兵來將擋);北方之水來侵,有土制之(水來土掩),故我們即有矛又有盾,必然是屹立于不敗之地,同時土領中宮,維系四方。圣人在悟透五行之后.肯定要奉祖先為炎帝、黃帝,以中華自居。而金乃不詳之器,須藏而不用,或為西藏之名的由來。由回民不食亥豬之肉,可知回民以上善之北水為尊,亥水為其源頭活水也。陰陽五行的感悟當前推至古人尊炎黃為祖之時,最晚完善于商朝時期,商王自湯以后,全以五行為名,可見一斑。
十干的本意當為:假“易”秉燈悟道,幾度更新輪回。以其諱“易”為“乙”,故稱乙圣,謂其理為乙理。文王演八卦為六十四卦后,已偏離其自然物理本意,不明易數(shù)何解也,而孔子編寫《周易》時,對八卦的解釋,更是誤會頗多。
五 結語
十天干按五行相生順序分為陰陽循環(huán)相克的五對,它們是五組反映宇宙本質能態(tài)循環(huán)守恒轉化的平方反比統(tǒng)一方程。 上述平方反比守恒方程正是易理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數(shù)學統(tǒng)一表達。只有簡化為平方反比方程,才能抓住矛盾的對立面,進而認清事物的內在本質,角動量守恒方程L=mvr sinθ并非本質表達。陰陽能態(tài)守恒與物理之能量守恒似乎并不完全一致,但卻反映了最本質的規(guī)律。二者是一個動態(tài)守恒變化,簡單明了。
我們或視五行太極為對立統(tǒng)一的哲學, 或視易學道學為無稽之談的玄學,或視中醫(yī)經(jīng)絡等為莫名其妙的國學,這主要是因為圣人感悟的五行原理沒有用具體的數(shù)學語言表達出來,沒道明具體的物理意義。當我悟到了五行的物理本意之后我才信服: 易學是中華文明的源泉,中華文明并非植根于抽象的哲學之上,她具有堅實的統(tǒng)“易”物理基礎。若把科學視為陽,則易學可視為陰,當陰陽統(tǒng)一的時候,統(tǒng)一物理進程將取得突破,而五行原理將成為統(tǒng)一的指南針。
本文地址:http://m.soutuw.com/ddjy_67/5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道家時空觀
下一篇: 老子之物理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