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乃混元未剖之際,陰陽未分之時,無天地以合象,無日月以合明,無陰陽以合氣,無造化以合其道,這是個“道”字。
可道,心可道其妙,而口難道其微,謂之“可道”。道不可須臾離,而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者(同“這”)是可道底(同“的”)。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如此之玄,非空于玄,而實有玄之之妙。如此光景,豈是口可道,只可心領(lǐng)會,而心可道,非常道,是心可道之道,非尋常日用五倫之道,非治國安民之道,非天地化生之道,非陰陽順逆之道,者個道,豈是有作有為尋常之道?故曰:非常道。
名,何謂是名?無動無形、無機無化、無極無虛、無空無相者,就是名。名不知其為名,故名也??擅切拿涿?,難謂口可名其名,心領(lǐng)神會,可名其名,謂之可名。非常名,是心之名,非有形有相之名,虛中虛,空中空,虛中有實,空中有相,只可意取,不可聲名,非口名其名,非一切有影有響之常名也,連有影有響,算不得此名,而況有實具者乎?
只在先天中求先天者,就是可道之道、可名之名了,連先天中之先天,還算不得“道名”二字,就是強為道為名,只是不開口者,就是道之可道,名之可名。此二句方是道經(jīng)老子之意,方說得其奧旨者,才是非常道、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天地之始,是混元純一不雜,一團底性中之性,為之始,連天地也在后生,連陰陽也在后剖,那時節(jié)才是無為之始,“天地”二字都合不上,者是太上恐后人不知所以然,強安“天地”二字在此句之中,既無名之始,何嘗有天地之形?
既無天地,又何為無名之始?此“天地”二字,要另看,那時節(jié),有天地之性存于中,而無天地之形者,就是“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個萬物,在外講就是天地生化之道,夫妻、父子、君臣、朋友化育之理;在內(nèi)講,體道乃得此中之根本,現(xiàn)如意之光,珊瑚瑪瑙珍珠寶石之相,要在一個“母”字上求,方有萬物,者是個性中有為。萬物之母,者是個實中求虛而虛中返實底景象,也說不出“有”為萬物之母妙處,要體此道此名,方知母之奧妙,此正是“有”為萬物之母了,俱是個虛空中景象,是個有名底萬物,從混元之母而生,故曰:“有名萬物之母?!?/span>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因有母而化生出萬物,才道一個“故”字,因故而實中才生出一個虛無底境界,故吾“常無欲以觀其妙”,不從萬物中來,安得從萬物中而觀妙者?就是“慮而后能得”,那個“莫顯乎微”,又得那個“莫見乎隱”者,才是個“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到此率性底地步,吾故能常常無欲以觀吾道之妙,故曰:“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贬瑁ㄍ案[”)非耳目口鼻之徼,乃生死存亡、出入必游之徼,所關(guān)甚重,所系非輕,此其徼也,吾若有欲而身不得道之之妙,從世欲中出入,此亦徼之門也。吾若無欲而心領(lǐng)神會,得道之妙,皆從此道之妙,而求其道妙之徼,任其出入關(guān)閉,皆由于我而不由于徼之督令,自專之權(quán)柄,者就是“在明明德”而“止于至善”之道。吾方能常常去有欲之心,以觀吾道之徼。
此“徼”字從“母”字中來,上“妙”字從“始”字中出,總是元始之母,而生妙于徼,皆從心可道之道,從心可名之名,而合于始生之母,方得到一個“妙”字,知其徼之自然之徼,非造作有欲之徼,體道之妙,知道之徼,此兩者,豈不是同出之門戶者也?妙于心,而徼于意,同其玄之又玄底境界,在那個囫圇之時,溶化之際,而不可道其道之妙,而不可名其名之玄,都玄而又玄,到無為之始,無聲無臭底時節(jié),惟精惟一,言那個能體道之士、慎篤之輩,除此安得入眾妙之門?篤信謹守,抱一無為之始,以心道其道,以心名其名,方得入其門、知其妙,以悟混元之母,而得至妙之徼,此之謂其道也。嗟乎,道之義大矣哉,而復無其言。

本文地址:http://m.soutuw.com/daodejingzhujie/56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呂祖《道德經(jīng)》解序
下一篇: 呂祖《道德經(jīng)》釋義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