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會元序
竊謂伏羲畫易,剖露先天。老子著書,全彰道德。此二者,其諸經(jīng)之祖乎。今之學(xué)者未造其理,休哉?蓋由不得其傳耳。予素不通書,因廣參遍訪,獲遇至人,點開心易,得造義經(jīng)之妙。於是罄其所得,撰成《三天易髓》,授諸門人,惟老子《道德經(jīng)》未能究竟。一日有傳濟庵者攜紫清真人《道德寶章》示予,觀其注腳,頗合符節(jié),其中略有未盡處,予欲饒舌,熟思之未敢。后有二三子,各出數(shù)家解注請益於予,先以正經(jīng)參對,多有異同?;蚨嘁蛔郑蛏僖蛔郑蛉洳钍?,或字訛舛:互有得失,往往不同。予嘆曰:正經(jīng)尚爾,況注解乎?或問其故,曰:始者,抄寫人差誤爾?;蜷_板有失點對,或前人解不通處妄有增加,以訛傳訛,支離錯雜故也。曰:孰為是?曰:《河上公章句》、紫清《道德寶章》頗通。曰:何故?曰:與上下文理血脈貫通者為正。曰:諸家解義如何?曰:所見不同,各執(zhí)一端耳。曰:請問其詳。曰:蓋由私意揣度,非自己胸中流出,故不能廣而推之也。得之於治道者執(zhí)於治道,得之於丹道者執(zhí)於丹道,得之於兵機者執(zhí)於兵機,得之於禪機者執(zhí)於禪機。或言理而不言事者,或言事而不言理者,至於權(quán)變智謀,旁蹊曲徑,遂墮於偏枯,皆失圣人之本意也。殊不知圣人作經(jīng)之意,立極於天地之先,運化於陰陽之表,至於覆載之間,一事一理,無有不備,安可執(zhí)一端而言之哉?予遂饒舌,將彼解不通處及與圣人經(jīng)義相反處,逐一拈出,舉似諸子,眾皆曰然。自后請益者屢至,不容緘默,遂將正經(jīng)逐句下添個注腳,釋經(jīng)之義,以證頤神養(yǎng)氣之要。又於各章下總言其理,以明究本窮源之序。又於各章后作頌,以盡明心見性之機。至於修齊治平、紀(jì)綱法度、百姓日用之問,平常履踐之道,洪纖巨細,廣大精微,靡所不備於中。又作正辭究理二說,冠之經(jīng)首,明正言辭,究竟義理,以破經(jīng)中異同之惑,目之曰《道德會元》。俾諸后學(xué)密探熟味,隨其所解而入,庶不墮於偏枯,會至道以歸元也。惟是言辭鄙俚,無非直解,經(jīng)義未敢自以為是。然較之諸本,其庶幾焉與我同志,其鑒諸時。
至元庚寅孟夏旦日,都梁參學(xué)清庵瑩蟾子李道純元素序。
道德會元序例
正辭
予參諸家經(jīng)本,惟河上丈人本為正。河上丈人本亦有三樣,有河上公解注,有二家全解,有章句白本。其三本中,惟河上丈人章句白本理長,今從之。遂將諸本差說表而出之,以正辭理外,有大同小異二百余言,不欲枚舉。此略言大概,以釋學(xué)者之疑。
第二章有無相生已下六句各加一之字者,非也。
第三章是以圣人虛其心,或云圣人治,或云之治,或云之治也,非。
第十一章抱一能無離已下六句加一乎字,非。
十三章寵為上辱為下,或云寵為下,不合經(jīng)義。
十六章豫兮若冬涉川,或云與兮,或以下六句三句無兮者,非也。
十七章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或云畏之侮之者,非。
二十章忽兮若晦,或云淡乎其若海,非。而貴食母,或云兒貴求食於母,非。
三十章或多三字,或少一二字。
三十一章勝而不美,或云故不美也,非。
三十四章或以愛養(yǎng)為衣被者,非。
三十六章柔弱勝剛強分作二句,非。
三十九章數(shù)車無車,或云數(shù)舉譽者,非。
四十九章德善德信下或加矣字者,非。
五十二章既侍其母以知其子,或云既知其母復(fù)知其子,二句皆非。
五十五章益生不祥,或云日生,或云曰生,皆非也。
六十六章差數(shù)句。
七十一章知不知上,或云知不知尚矣,非。
七十七章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其中加不足二字者,非。
七十八章天下柔弱莫過於水,或云莫柔弱於水,非也。
八十章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或云令器,或云不用也,皆非也。
究理
參究諸本解義,與圣人義理不相合者,表而出之。其中異同訛謬頗多,不欲盡舉,學(xué)者致思焉。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或以常無點作一句,或云無欲者常存,有欲者亡身。若有欲者果亡身,何必曰同謂之玄乎?亡身為玄可乎?予謂無欲者,無心作為自然也。有欲者,有心運用工夫也。無為則能見無名之妙,全其性也。有為則能見有名之徹,全其命也。有與無,性與命,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有無交入,性命雙全也?!队洝吩疲合才分窗l(fā)謂之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即無欲觀妙之義也。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即有欲觀其徼之義也。致中和,天地位,萬物育,即玄之又玄之義也。所謂欲者,欲人之不欲之謂。
不尚賢
或云不求賢士者,或云不用賢者,皆非。果不用賢,則此經(jīng)不足征也,決無是理。
玄牝之門
或指口鼻為玄牝之門者,非也。或云念頭起處者,稍通,亦不合經(jīng)義。
載營魄
或云魂魄者,或云陰陽者,又有數(shù)說,皆不通。殊不知魄好運動,載之者,御之也。
三十輻
或云一月三十日之?dāng)?shù)者,或云火候者,皆非也。殊不知圣人本意不在三十上。
絕圣棄智
或謂圣智不足,道當(dāng)棄之,非也。予謂圣人不以唯圣智見用於民。
絕學(xué)無憂
或云絕學(xué)為不學(xué),非也。絕常人之學(xué),而學(xué)人之不學(xué)也。絕學(xué)者,絕世之學(xué)。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諸家解不通?;蛟粕袡?quán)者,非也。太上尚不尚賢,安得尚權(quán)。
禮者亂之首
或便謂禮不足道,吾獨不然。誠能自禮而進於仁義,亦幾於道。
數(shù)車無車
諸家解不通。予謂數(shù)車之名件無一名車者,喻我之一身無一名我者也。
生之徒十有三
或云十分中有三分生者,十分中有三分死者,或云七情六欲者,似是而非?;蛟扑年P(guān)九竅,更非也?;蛞砸辉轮澅戎鸷?,猶非也。解見正經(jīng)本文下。
無狹其所居
前人解不通。又有反解者,或云神無方者,或廣大者,皆非也。或云無厭其所生,無厭於道者,正是妄說。豈不聞結(jié)句云:去彼取此。予謂無狹其所居,尚廣大貪婪也。無厭其所生,不畏大威,貪生無厭也。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不厚其生,故云去彼取此。
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或謂徹者,通也。上古圣人一徹萬融,無所不通,民無德而稱焉。此言只好隔壁聽,與經(jīng)義了無干涉。予謂契者,信約也,吁韻作挈。徹通徹也。有德之人執(zhí)其信約,無德者司其明徹,詳見正經(jīng)本文下,達者致思之。
此經(jīng)文辭多葉xié 韻
(南北朝時,學(xué)者因按當(dāng)時語音讀《詩經(jīng)》,韻多不和,便以為作品中某些字需臨時改讀某音,稱為葉韻)
樸葉撲。闕音軋,葉察察。拔音跋,葉脫字。作音做,入聲,葉復(fù)。似此之類極多,各音本文下,讀是經(jīng)者,切不可執(zhí)泥字義。

本文地址:http://m.soutuw.com/daodejingzhujie/63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白玉蟾點注《道德寶章》八十一
下一篇: 李道純祖師《道德會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