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說:“其實古書里面都講了,‘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要活就得動啊,關鍵是如何去動。這個方法最大的功效是鼓動腎氣,短時間內使人體陽氣升發(fā)起來。腎
乃先天之本,主人體水液,喜暖怕寒。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好靜不好動,導致人體陰氣過盛,陽氣相對不足,會產生乏力、疲勞、健忘等癥狀,用這個方法三到五
分鐘,就可以緩解一個小時連續(xù)勞動的疲勞,很適合現在從事腦力勞動的人。這個方法還適合中老年人,人老腿先衰,腰腿痛相連,其實是腎氣衰了,按摩腎腧有直
接補腎的功效。中老年人平時動一動,腎氣足了,自然腰背也就不彎了?!?/span>
聽了老師這么一解釋,大家紛紛學著剛才老師的樣子比畫起來。我也習練這個方法多年,覺得特別好,親身實踐下來更是深有感觸,獲益匪淺,我把這種補腎升發(fā)陽氣的方法稱為“瞬間強腎法”。
曾經有一次應約到北京一所著名高校講養(yǎng)生,有學生問我:“您既搞臨床診療,又寫博客又寫書,怎么還有那么好的精力呢?”我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從座位上找了一位看起來精神不太好的學生,讓他到臺前做個試驗。
我讓他雙手握拳,拳心虛空(如圖1),貼在腎腧位置,利用膝關節(jié)的上下抖動進行反復摩擦,雙拳不動,雙腳隨著身體抖動輕微踮起(如圖2),感覺到腰部輕微
發(fā)熱為止。三五分鐘后,這位學生高興地說:“從來沒感覺這么輕松過,這個方法真神!”一時間,課堂上沸騰起來了。
我讓這個學生做的方法,就是瞬間強腎法,方法很簡單,就是兩腳分開與肩齊寬,雙膝微曲,雙手虛握拳,貼在腎腧位置隨著身體的抖動而上下抖動。
這個方法對誰最管用?恰恰是過度疲勞、精神不好、睡眠不足的人。
現在大多數人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更不用說保持充沛的精力了。前蘇聯有一位生理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fā)現人的疲勞并不能單純靠休息來緩解,也就是說休息
不是恢復疲勞的最好方法,最好的方法是通過運動來恢復,比如說散步、爬樓梯、慢跑、打球、練瑜伽等都可以,平時利用飯后睡前的時間做些輕量的運動,一天的
疲勞感很快就能緩解。
但是單純的運動,只能緩解疲勞,并不能補充精力,而我們這個方法,不僅能緩解疲勞,還能在短時間內補充精力,補足腎氣,強身健體。
在過去,這種運動被譽為中醫(yī)里的金匱腎氣丸,有溫補腎陽的功效,是最有效的補腎方法。對腎虛、慢性腰肌勞損、腰間盤突出的病人非常實用。我之所以能夠在忙
碌的生活工作當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就是掌握了這個奧秘。從道家醫(yī)學的觀點來看,這正是啟動了人體自身的大藥。
【用之有道——武醫(yī)師如是說】
強腎還可以經常按揉腰眼穴(如左圖),它位于背部第三椎棘突左右各開3~4寸的凹陷處。中醫(yī)認為,經常按摩腰眼部位,可以溫煦腎陽、暢達氣血,增強腎的納氣作用,進而達到益壽強身的功效。具體做法如下:
1.雙手對搓發(fā)熱后,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閭部位(長強穴)。然后再回頭重搓,每次做50~100遍,每日早晚各一次。
2.雙手輕握拳,用拳眼或拳背旋轉按摩,每次5分鐘左右。
3.雙手握拳,輕叩腰眼處,或用手捏抓腰部,每次做3~5分鐘。
道家養(yǎng)生學認為,用掌搓腰眼,不僅可溫暖腰眼、疏通帶脈和強壯腰肌,而且還能起到聰耳明目、固精益腎和延年益壽的作用。此法還有助于防治遺精、早泄、痛經和月經失調等病
6.誰冒犯了我們的身體:陽虛的年代濕邪在作祟
寒濕之中人也,皮膚不收,肌肉堅緊,榮血泣,衛(wèi)氣去,故曰虛。
——《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
奧運期間,有個病人晚上熬夜看比賽,還吃了很多冰激凌,第二天覺得發(fā)燒了,當時體溫不到38度,到社區(qū)門診去輸液,輸完了以后,還不見好。晚上9點多給我
打電話求助,此時他的體溫已經升到39度多。他告訴我怕冷,我馬上問他怕冷的時候想不想蓋被子,他說想蓋被子。我隨即給他開了一個很簡單的藥方,兩個小時
就把他的高燒給退下去了。
早在1800多年前,東漢偉大的醫(yī)學家張仲景在他的著作《傷寒論》中說:“身大熱,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本褪钦f發(fā)燒的人雖然體溫很高,身上反而感覺寒
冷想多穿衣服,表明體內寒氣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時再用抗生素等寒涼藥物輸液消炎退燒,會把外在的一些寒濕之氣直接帶進體內。
張仲景是《傷寒論》的作者,在他那個時代人們忍饑受凍,疾病以寒邪為主,用熱藥就可以直接對治。如今隨著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單純的傷寒已經很少見了,反而是
外寒跟內熱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濕邪。真正的寒癥并不多見,主要是以濕邪為主。濕為陰邪,遏傷陽氣,阻礙氣機。換句話說,陽虛的時代是濕邪在作祟。
門診時,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現在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赡苡信笥褧a生疑惑:“武大夫,您說反了吧?冬天氣溫低,受寒
濕侵犯容易理解,可夏天那么熱怎么還有寒濕啊?”剛學醫(yī)時,我也曾有過這樣的疑問,直到領悟中醫(yī)的實質后,才慢慢解開這個謎團。
現代人是生活在一個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huán)境中,對四季的感覺越來越不分明。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fā)不出來瘀積體內;冬天燒暖氣,穿件單衣
還冒汗,陽氣外越,藏不住精氣。人體在這種環(huán)境的狀態(tài)下最容易生病,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來越差了,極容易導致體內濕邪堆積,造成陽氣虛
衰。濕邪對人體的傷害,比寒邪還要大。
酷暑時節(jié),人們貪圖冷氣,愛喝冷飲,愛吃涼菜。一杯冰鎮(zhèn)啤酒下肚,從里到外、從頭到腳都透著涼快勁兒。殊不知,為貪圖這一時之快,同時也將濕邪深深地埋在了體內,成為困擾我們健康的一個大大的隱患。
每年七八月份叫長夏,此時濕氣當令,人體中的脾與之相應。濕在中醫(yī)里又叫“陰邪”,而脾為至陰之臟,喜燥惡濕,所以脾氣在七八月的時候最旺盛。如果長夏濕
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同時,脾主運化水液,它的特點是陽氣易衰,陰氣易盛,濕邪侵犯人體后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濕邪的侵入。
還有的人喜歡吃豬肉,豬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導致痰濕,如果感覺體內濕重,最好堅持吃一段時間的素食;長期吃電飯煲煲的大米飯,也容易造成體濕。
體濕的人可以用薏米紅豆湯或鍋巴來解決。喝上一陣子薏米紅豆湯之后,再喝小米粥來補補脾胃,久之脾健,濕自化。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北粷裥扒趾Φ娜撕孟裆砩洗┝艘患褚路?,頭上裹了一塊濕毛巾,濕膩膩的難受!濕與寒在一起叫寒
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濕邪性黏膩重濁,濕氣向下走,就容易聚集在腰部
以下,造成膀胱腫瘤、前列腺肥大增生等病癥。濕氣在體內排不出來,甚至會導致一些怪病發(fā)生,如吃土塊、磚頭、墻皮、生米等異物,這是身體濕邪很重的表現
了。
所幸的是,我們還有祛除濕邪的根本方法。既然濕邪能導致體內陽氣不足引發(fā)多種疾病,那么我們就努力守護好身體的一輪暖陽吧。只要固護好自身陽氣,那么身體也就有了自愈大藥,仿佛天天都與春天有個約會。
【用之有道——武醫(yī)師如是說】
大多數人在夏天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蓋著被子吹空調,這種做法能讓寒冷的濕邪之氣直接侵入到人體,所以現代人真正受寒往往是在夏天。冬天天冷,人們都很
注意保暖,反而沒有那么多受寒的人。三伏天開空調本無可厚非,但切記一定不要讓空調對著人吹,更不要睡覺時開一晚上的空調,特別是蓋著被子吹空調。吹完空
調后感覺不舒服,可服用健脾化濕的藥物。如藿香正氣水、保和丸等,會緩解身體不適..
7.“晨起三部曲”:自我診斷體內是否有濕的簡易方法因于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長,短為拘,弛長為痿。因于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
有一次在某機關講養(yǎng)生課時,一位女士在我講完濕邪后,很急切地問我:“武大夫,既然濕邪的危害這么嚴重,像我這樣不懂中醫(yī)的人,怎么才能知道自己身體里有沒有濕呢?”
她問的這個問題很關鍵,也帶有一定的普遍性。濕邪的危害我在上文已經詳細講過,這里就不再贅述。那么如何自我判斷體內是否有濕呢?在這里我推薦給大家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我把它稱為“晨起三部曲”。
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發(fā)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一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彈……那么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
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沖不凈。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復擦也擦不凈,也說明體內有濕了。
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fā)青,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凈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則百病叢生。
洗漱時——看舌苔
上完廁所后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干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
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fā)黃發(fā)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當我把這三個小竅門教給大家時,這位女士又舉手提問了:“如果通過您教的這些方法檢測到了體內有濕,那我怎么祛除體內的濕氣呢?”
“祛除體內濕氣,也有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甚至比‘晨起三部曲’還簡單。什么方法呢?我們下回分解……”
雖然我賣了一個大大的關子,但臺下還是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養(yǎng)生之道貴在日常的生活細節(jié)。讓健康之路就從每天起床后,我們對著鏡子中自己的身體問聲“早上好”開始吧。
【用之有道——武醫(yī)師如是說】
關于濕的自我判斷,經過多年的臨床診斷,除了以上主要的三點,還有兩個判別方法:
第一,看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惡不惡心。很多人總是告訴我,說自己一刷牙就嘔吐、惡心,嗓子里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干不凈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點。
第二,早晨起來感覺小腿肚子是不是發(fā)酸、發(fā)沉。
這些也是濕的典型特征,順便說一個祛濕的妙法,就是點揉承山穴。
8.薏米紅豆湯——徹底疏通濕邪的神秘小偏方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
臨床上,我們治療濕癥一般會采用中藥的治療方法,比如說實用三仁湯、藿香正氣水(膠囊)等藥,它們都具有芳香、化濕、解表的功效。但這些藥我們自己不能亂
服,有的人會問,在家里有什么好方法來預防濕邪呢?或者說我明顯感覺到體內有濕了,到醫(yī)院又檢查不出什么毛病怎么辦?
薏米紅豆湯是清除體內濕氣最好的偏方
如果診斷出病人體內有濕時,我經常給病人推薦兩種“藥”,這兩種藥既能祛除體內濕邪,還能當水喝、當飯吃。這兩種“藥”,一是薏米,一是赤小豆(紅小豆),一起熬湯喝,是清除體內濕氣最好的偏方。
有的人在我的博客中看到過這個偏方,反饋給我很多信息,并且還有一些疑問,借此機會,我就大家最關注的問題,再詳細地解答一下。
很多朋友說,紅豆加薏米很難熬,怎么熬它都不黏不稠,能不能放點大米或別的食物一起熬?其實如果從治療的角度來講,我建議大家最好不要用。因為這個薏米紅
豆湯的主要功效就是清熱除濕。赤小豆是紅色的,養(yǎng)血,古籍里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紅豆還有減肥的作用。薏米性偏寒涼,主要有清熱、利濕的作
用。夏天正好是暑氣連天的時候,內濕外也濕,用這兩味藥正好能起到一個養(yǎng)血、祛濕的作用。正是這種不黏不稠的清輕之相,才能達到清熱祛濕的效果。但如果從
預防的角度來講,熬大米粥的時候,加上一把紅豆一把薏米也未嘗不可。
還有朋友問我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喝薏米紅豆湯,有禁忌嗎?其實,這個湯是養(yǎng)生佳品,沒有什么副作用,但針對不同的人,則可以適當地做一些加減法。
有的人體質偏寒,里面可以加一點溫補的食物,像桂圓、大棗都可以;有的人失眠,體內也有明顯濕膩的感覺,那就加一些蓮子、百合;如果女性朋友痛經,可以把
薏米去掉,熬點紅豆湯,再加上一些姜片、大棗、紅糖,喝下去暖暖小腹,也可以緩解疼痛。關節(jié)疼痛的,加一些生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陰養(yǎng)血除痹。
平日思慮傷神、勞心過度而運動量少的人,往往臉上沒有血色,精神也不夠充沛,甚至心悸、貪睡,感覺頭重如裹,心中空虛。這是體內有濕加上心氣不足的表現,
可以在薏米紅豆湯中加一些桂圓同煮。桂圓甘溫,能開胃健脾、安神補血,能振奮心陽、溫補心氣,使人精神飽滿、中氣十足。而且,單純的薏米紅豆湯味道很一
般,加上桂圓后,就變甜了,淡淡的甜味,它不僅驅散我們體內的濕氣,而且給我們的心帶來生機與溫暖。我們就叫它薏米紅豆桂圓粥吧,它特別適合強勞力勞動
者,也很適合中老年人。
年輕人容易出現煩躁失眠,或者臉上起紅疹、痘痘,這都是上焦心肺火旺、濕熱內擾所致,用薏米紅豆湯洗臉有奇效,或在薏米紅豆湯中加上百合與蓮子同煮飲用。
百合能潤肺、養(yǎng)顏,又能清心火、安心神。蓮子最能養(yǎng)心、清心火,同時又能健脾、補腎。當然,如果感覺湯沒有什么味道,還可以加點冰糖。
如果著涼感冒了,或是體內有寒,胃中寒痛,食欲不佳,可在薏米紅豆湯中加幾片生姜。生姜性溫,能溫中祛寒,健脾和胃。注意,生姜不可多放,多放就使粥變得
辛辣了。如果想在湯里加點調味品,最好放紅糖,紅糖是性溫的。需要注意的是,婦女產后保養(yǎng)時,喝紅豆薏米湯要去掉薏米,可在其中加點大棗,大棗對溫中、健
脾、養(yǎng)血是非常適宜的。
腎虛的人,可在薏米紅豆湯中加一些黑豆。因為黑色入腎,豆的形狀也跟腎十分相似,以形補形,是補腎的佳品。
現在人們常說的腳氣病,是典型的濕熱下注??稍谵裁准t豆湯中加點碎黃豆,用熬出來的湯泡腳,這是治腳氣的一個小秘方。
如果咳嗽,還可以把生梨去皮去核切成1~2厘米見方的小塊兒,加入薏米紅豆湯中同煮,可以潤肺、化痰、止咳。
學會薏米紅豆湯的加減變化,使用得當可以對生活中大部分常見病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薏米紅豆湯的喝法
薏米紅豆湯每天應該喝多少呢?我建議大家從5月初開始喝,一直可以喝到10月份。熬了以后可以隨意喝。
每年到天熱的時候,我就把自己家里不常用的一個暖壺洗凈,抓上一把薏米、一把紅豆放到暖壺里,再燒一壺開水,水開了以后直接灌到暖壺里,最后把蓋蓋上。如
果你想早晨起來喝,頭天晚上灌進去,第二天早上壺里的豆子全都泡碎了;如果想晚上下班回來喝,那早晨臨出家門的時候用同樣的方法泡上一壺,下班以后到家喝
正合適。
臨床上有很多體內濕氣很重的病人,在喝了薏米紅豆湯一兩周后,便感覺到腿腳發(fā)輕了,走路不那么沉了,濕疹也慢慢地消退了。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很多小病其實都可以自己進廚房里找藥,食物就是最好的藥。
【用之有道——武醫(yī)師如是說】
還有一點值得說明一下,懷孕中的孕婦要是自我感覺沒有很重的濕邪最好慎用或忌用薏米。但可用紅豆,我們可以給薏米紅豆湯做一個減法,減去薏米,再根據上面
的思路做加法,可以適量加些大棗、百合、枸杞等其他的品類。同樣能做成既能祛濕,又有其他養(yǎng)生功效的湯來。
這里是一個基本的思路,大家可以多了解各種食物的性、味,舉一反三,自己進行加減,組成更多適合自己體質的飲食來。這樣,食物才能真正成為養(yǎng)生的佳品。
9.仙家秘傳周公百歲酒——養(yǎng)顏祛病的第一回春酒飲酒者,衛(wèi)氣先行皮膚,先充絡脈,絡脈先盛。故衛(wèi)氣已平,營氣乃滿,而經脈大盛。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
很多見過我的老師胡海牙先生的朋友,都被老人家的道骨仙風所折服,私下里向我打聽,老人家平日里有什么養(yǎng)生秘訣嗎?我追隨老師多年,基本上看不到老師吃
藥。老師有很多種養(yǎng)生方法,有道家修煉的,有中醫(yī)調養(yǎng)的,有運動鍛煉的,還有飲食藥膳的,其中我感覺最神奇獨特的,是老師每日必飲的一種養(yǎng)生酒。
每次在老師家,陪老人家吃飯的時候,他都會拿出親自泡制的藥酒一起飲用。一杯入腹,那種暖暖的、甜甜的感覺美不勝收。我很好奇,請教老師:這是什么仙酒???老師神秘地告訴我:周公百歲酒。
原來,周公百歲酒是中國道教協會前老會長、著名仙學養(yǎng)生大師陳攖寧先生十分推崇的一種養(yǎng)生酒,他曾介紹給當時的中央領導服用。
周公百歲酒的最早記載,最早見于清代著名的文學家梁章鉅所著《歸田瑣記》一書,由塞上周公發(fā)明。周公服用這個酒40多年,活了100多歲,他的后人祖孫三
代服用此酒,都活到了百歲以上。原方的劑量比較大,一次就要泡20斤,不方便操作。在此,我將師傳的周公百歲酒按照原方比例作了劑量調整,效果是一樣的。
配方如下:
黃芪12克、茯神12克、白術6克、熟地8克、當歸8克、生地8克、黨參6克、麥冬6克、茯苓6克、廣陳皮6克、山萸肉6克、枸杞6克、川芎6克、防風6
克、龜膠6克、五味子5克、羌活5克、肉桂4克,以上18味藥外加紅棗200克,冰糖200克,高粱酒4斤。
這個方子看上去很平常,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其實它是集諸多古方精華而成,暗含了中醫(yī)非常著名的八珍湯、十全大補湯、左歸飲等古方方意。
黃芪素有“補氣諸藥之王”的美稱,有補益中氣的作用,可治療氣虛乏力、沒有食欲、自汗盜汗、半身不遂等久治不愈的疾病。方中用黨參、白術、茯神來加強黃芪
的補中益氣功能。肉桂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熟地、生地、山萸肉、麥冬、枸杞滋補肝腎,填精養(yǎng)血。五味子養(yǎng)心安神,固腎澀精。龜膠滋陰益腎,養(yǎng)
血補心。當歸、川芎活血補血。防風、羌活祛除肝腎之虛風。廣陳皮下氣調中。此方最妙的地方是羌活一味,祛風燥濕,為該方的點睛之處。正是配方的精妙之處,
周公百歲酒補養(yǎng)之功十分迅速,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氣血雙補,久服不燥,短時間內就能升發(fā)人體陽氣,祛除體內濕邪。
泡藥酒,關鍵是選對酒。購齊藥材后,買一瓶5斤裝的高粱酒,取出1斤酒用來洗藥材,將藥材中的雜質微塵洗凈,剩下的4斤剛好泡藥酒用。將藥材先用酒洗凈瀝
干(紅棗剝開),放入高粱酒中,然后放在通風陰涼處,避免陽光照射,7天之后,藥酒就可以飲用了。在泡制這個藥酒的過程中,有人為了圖省事,用塑料桶來泡
藥酒,這樣做是不衛(wèi)生的。塑料制品中的有害物質會溶解于酒中,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最好是在藥店買一個專用的泡酒瓶。
我的老師胡海牙先生在這個藥酒的基礎上,根據現代人的體質作了一些改良,使之更適合現代人飲用。古方中,藥酒要埋于地下,這是為了把酒里面藥的有效成分充分發(fā)揮出來,祛除酒的燥性。老師改良后的做法是:將藥材在藥店研成細粉后浸泡,藥效與埋于地下一樣。
服用藥酒時,老師的經驗是,要適當加一些蜂蜜,蜂蜜溫潤滋陰,加入藥酒后不僅可以祛除藥酒的燥性,還有利于保持和提高藥效,有養(yǎng)顏、潤腸、通便的作用。
陳攖寧老前輩及胡海牙先生經過一個多世紀的實踐證明,依據此方泡制的藥酒確有養(yǎng)顏益壽、回春不老之功,堪稱“世間第一回春酒”。我把恩師珍藏了幾十年的藥酒公布于眾,是希望人人都學會用它來孝敬父母,如此一來,家家都有百歲老壽星。
【用之有道——武醫(yī)師如是說】
我的老師胡先生對周公百歲酒的服用還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就是用一半原裝藥酒,加一半黃酒兌服,能使此酒更加醇香柔和,飲用量是每次一兩,一天不超過兩次
1.八大最安全的穴位統治眾病
疾病與奇經八脈之間的微妙之處在我們身體上的映像舉手皆是,奇經八脈就是我們的生命線,只要你每天去按摩八脈上的大穴,以穴通經,以經通脈,就會感覺到日光照耀著整個身體,人體仿佛有了一股清陽之氣,這才是我們真正少生病、不生病的萬應靈丹。
傳說李時珍出生之時,有一頭白鹿闖入院內,口中銜著一株紫靈芝。一時傳為美談,長大后他認為自己與仙家有緣,開始修習“神仙之學”。于是他白日讀書夜晚靜
坐,逐漸悟到,修煉家所觀察到的奇經八脈與醫(yī)生對此的認知是有所不同的,堪破了這個秘密,才取得日后在醫(yī)學上的偉大成就。
他在《奇經八脈考》中,強調“醫(yī)不知此,罔探病機;仙不知此,難安爐鼎”??梢娝麑Α捌娼洶嗣}”的重視。自古至今,奇經八脈都是道家秘不外傳的養(yǎng)生大法。
十二正經以外,人體還有一套更重要的平衡系統,就是奇經八脈。奇經八脈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和滲灌的調節(jié)作用。十二經脈之氣猶如江河之水,奇經八脈則猶如湖
泊水庫,當十二經脈及臟腑氣血旺盛時,需要存儲起來,生命力才能持久,人才會長壽。八脈就是存儲人體元氣的大藥庫。
有人會想,這么多脈絡,我怎么找到它呢?其實八脈里有八個代表性的穴位,公孫、內關、臨泣、外關、申脈、后溪、列缺、照海。古人留
本文地址:http://m.soutuw.com/ddjy_47/2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鬼谷子注《陰符經》
下一篇:
《黃帝陰符經》沖虛子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