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人分了三種境界的,一種叫“上士”,一種叫“中士”,一種叫“下士”。上士,有境界的人、悟性蠻高的人聽說“道”這件事,那么他已經(jīng)什么?想要身體力行了,真的想要為道了?!爸惺柯劦廊舸嫒敉觥?,就將信將疑,好像有好像也沒有;那么“下士聞道大笑之”,笑了,還有這種事,對吧?虛無縹緲的,不免要笑。老子來了句有趣的話,“不笑不足以為道”,什么意思?“道”就是應(yīng)該被嘲笑的,就是說,絕大多數(shù)人不能理解的,當(dāng)然要笑。我講說有些道理,人家都一起承認(rèn),這肯定不是“道”,一致說,啊對對對對,這那里是“道”?當(dāng)我說“道”的時候,“哄”,大家笑起來,對了,大家都不知道“道”,所以不免要笑。我說的話如果不引起大家大笑,下士們都大笑,我在論“道”嗎?“不笑不足以為道”就這個意思。

“故建言有之:”于是向來就有這樣的話如下:“明道若昧”,你領(lǐng)會了“道”,你倒是像仿佛什么都不懂的樣子了“進(jìn)道若退,夷道若顓(ei),”“夷”是平坦的意思,“顓”是什么?陡峭的意思。“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若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馈[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薄暗馈弊约菏请[藏的,你還講不清楚它是什么,是吧,這排比句意思是同樣的,進(jìn)若退,明若昧,暗,暗的意思,“上”,就是高了,上德了,卻像什么?谷,低谷一樣?!皬V”了,似乎不足,等等,這些都還是那層意思。

道家認(rèn)為什么是最好的境界?一定包含它的對立面:“廣”一定有它的對立面,不足;“上”一定有它的對立面,“下”,“若谷”,諸如此類。這樣我們就把《道德經(jīng)》當(dāng)中,第五個方面的思想用一句話來概括,就“大成若缺”。怎么看待我們?nèi)松嬲某晒??它一定要包含曲線。好,我們休息一下。
本文地址:http://m.soutuw.com/dahuadaodejing/57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